在地方防灾备荒,等于杨家实际上一亩地才上交了一升粮而已。</p>
秦琅铺开一张白纸,拿起一支炭笔削尖,在上面给他列公式,做算式,一个个数字,老杨开始看不懂,听秦琅讲解一番后,倒也似懂非懂。</p>
最主要的还在于秦琅态度很强硬,编户纳税这块,没有回旋的余地。</p>
“老杨啊,一亩地才几升的税粮,对杨家来说,这难道很难接受?我秦琅现在名下也有十几万亩地了,我可是一粒粮没交缴过啊,除了两税中的地税粮外,我还缴义仓粮,另外还缴社仓粮,甚至我每年还会再拿出一些收成来捐献给各地的孤儿院、养老院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不是吗?”</p>
“就算是皇帝的皇庄,每年也一样按亩缴纳这笔地税的,王公将相都不能免,杨公又何必这么执着呢?”</p>
杨季元没想到秦琅自己也要缴这个粮,等听说皇帝也居然要缴这粮后,老杨倒是想开了。</p>
也是,一年才几千石粮而已,又不是缴不起,再说秦琅既然说缴这个粮后就不必再纳贡后,他倒觉得也没啥了。</p>
不过秦琅也告诉杨季元,他做为秦琅推恩再分封的封臣,除了向朝廷纳税外,也还有对他效忠的义务。</p>
比如他得到这三分之一的税收同时,在秦琅需要的时候,他们杨家需要提供十个骑士、二十个武士,以及一百个骑士侍从乡勇,和一百个武士侍从乡勇。这些兵,都要自备武装,保持训练。</p>
秦琅给他的税收,部份就是要征募置办训练这些武装的。</p>
十个骑士,二十个武士,这是秦琅给杨家的封臣名额。</p>
这三十个有头衔的人,也将获得自己的一块领地。</p>
他们领地缴给上面的税,也可以自留三分之一。</p>
“卫公,我杨家在谅山有百里土地,光坞堡就十三个,十个骑士二十个武士,是否少了点?”</p>
“杨公,有件事我正要跟你商量,谅山设县之后,我要派兵在这里驻扎,要授封骑士在这里守卫,所以我想跟杨公要几个坞堡,你看谅山十三个坞堡,主坞外,一人一半如何?”</p>
杨季元面色立即很不好看了。</p>
“杨公,我只要六个坞堡,那六个坞堡外的田地,依然归属于杨家,怎么样?”</p>
这些坞堡是杨家努力开拓得来的,每个坞堡的前身,都曾是盘踞一方的蛮人垌寨。</p>
当初费了无数心血,如今秦琅一句说就要拿走,确实强人所难了。</p>
“十二个坞堡,杨公可以自己先挑六个,剩下的给我留六个就行,我不挑地方。”</p>
做为交换,秦琅愿意再给杨家的骑士武士名额提升一倍,给他二十个骑士,五十个武士,杨家也因此可以最多拥有二百个骑士侍从乡勇和五百个武士侍从乡勇的武装。</p>
这是隶属于杨家的私人武装,同时也效忠于武安州世封刺史杨家。</p>
除此外,杨家不得再拥有其它兵马。</p>
秦琅是笑着跟杨季元说这些的,可眼神却很坚定,目光如鹰一般盯着杨季元,让他很不自在。</p>
他直接告诉杨季元,那六座坞堡,他要授封给自己的手下兄弟。</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