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外:飞升者嫦娥(第2/13页)  信息全知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四方之名’与‘四方风名’。

    注意,商朝风不写作风字,只写‘凤’,因为殷商和当年的少昊羲和等国一样,崇拜鸟,风字就是从凤字化来的,风的最古象形就是凤凰。

    少昊的图腾是玄鸟,殷商的图腾也是玄鸟,我严重怀疑他们是少昊后裔。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如果把这句话,按照山海经的语言习惯去翻译,其实就是玄鸟生商。

    类似于‘颛顼生驩头’,颛顼国衍生出企鹅国。

    所以少昊,也就是玄鸟国衍生出了殷商国。东夷系的殷商,灭了炎黄系的禹夏,对夏朝的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二里头遗址到处是很明显地破坏痕迹,几乎就没有完好的东西,可以想象夏朝灭亡时,很多东西都被彻底毁掉了。

    扯远了,那么三千年前的甲骨文所记载的四方风,山海经里有没有呢?

    当然有,格式都一样……而且更详细。

    《大荒东经》:“东方曰析,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大荒南经》:“南方曰因,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长短。”

    《大荒东经》:“北方曰?,来之风曰猣,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

    最后北方放在了东经,应该是刘歆修时,或者更后世时犯得错误。

    总之山海经记载,与甲骨文几乎一样。

    可能有人觉得,哪一样啊?错了很多好吧。

    的确,东风甲骨文写‘劦’,山海经写‘俊’。南方甲骨文写‘夹’和‘凯’,山海经写‘因’和‘民’。还有西风‘彝’,写成了‘韦’。

    不过北方甲骨文的字已经破损了,只剩下一个‘宀’,山海经却写明了,是‘?’。这个字早就不用了,其实就是宛字,上面多了个鸟而已。倒是很符合东夷的习惯。

    另外关于南风甲骨文写凯,山海经其他段落作了补充,《山海经·南山经》:“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

    也就是说,山海经也认为南风叫凯风。

    总之山海经犯的错误,其实都可以认为是后人整理和传抄犯得错误。

    古本山海经早就找不到了,现在看的是不知道传抄了多少回的版本。有些字也变了,是很正常的。

    写错字没问题,说的是一回事就行了。

    凡事就怕对比,看看其他文献犯的错误你们就懂了。

    战国时的《尧典》有关于四方的描述,说帝尧朝东西南北各派了人去观察天象,司掌四方、四时,分别是:“厥民析,鸟兽孳尾。”“厥民因,鸟兽希革。”“厥民夷,鸟兽毛毨。”“厥民隩,鸟兽氄毛。”

    是不是很晦涩?没事,你们不用懂什么意思。

    因为关于真正远古的四方司,四方风的设定,战国人早就忘了。

    不懂意思,所以是‘望文生义’,‘想当然’地写成这样。

    他们看到殷商人留下的甲骨文‘东方曰析,凤曰劦’,大概也很懵逼。

    因为甲骨文里‘风’字是‘凤’,继而直接理解为鸟……再望文生义,联想下觉得这里是在写鸟兽。

    ‘劦’字你们看结构,也知道,是有众人协力之意,继而望文生义,联想为‘合’的意思。

    所以战国人结合前面的鸟兽,就写了鸟兽‘合尾’。

    好好的四方司与四方风,变成了四方司在不同季节下,鸟兽的变化……

    风呢?跟风没有关系了。

    尧典是《尚》首篇,儒家经典,到了汉朝,地位飙升,因此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选择了尧典的说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