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如果有其它被消灭国家比秦国更伟大的神话记载,那它就很危险了。
上文提到的帛书出自楚国的墓穴,而楚国可以说是战国时文化最丰富的国家,各种的学说流派聚集与此,并且从地域上看,楚国在全盛期覆盖过河南、陕西、重庆部分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苏大部地区,真可谓是幅员辽阔,这其中很多地方都是中华远古文明的中心点。可以说军事上秦国的最重要对手不是楚国,但文化上秦国最想打压的就是楚国,如果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神和楚国或楚地有莫大关系始皇大概不会高兴,当然这只是笔者的推测。
楚墓中发现的帛书大意为:天地尚未形成前,世界处于混沌状态,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并生有四子。其中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木然,老四叫墨干。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神,因为此四神懂得阴阳参化的法则,便以此开辟了大地,并交由禹与契来管理,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
一千数百年以后,帝□生出日月。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造了天盖,使之旋转,并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天盖。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极。人们都敬事九天,求得太平,不敢□蔑视天神。帝□于是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
后来共工氏制定十干、闰月,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一日夜分为霄、朝、昼、夕。
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创世神的传说,它不仅有伏羲、女娲两位最早的神,还包括这它们的后代,以及后代以后的神话人物,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神话体系,其时间的间隔有千万年之久,出现的神话人物更是可以贯穿几代。但可惜帛书只能让我们一窥中华创世神的面纱,能与其相呼应的资料无迹可寻,真是一大遗憾。可仅从如此少的记载来看,中华的创世神话仿佛比国外的创世神话更加的丰富,它不但提及了空间的产生,还明确了时间观念的形成,这与世界多数民族创世神话非常的不同。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里并没有提及造人,而其它民族的创世神话都有造人的记载,这就让人很难理解,也可以说是徐整的一个漏洞,而帛书里的创世神话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它有造人的神“女娲”。可古代记载伏羲、女娲都是华胥氏的后代,那它们怎么会是最初的创世神呢?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不好解释。可能是远古人太崇拜伏羲、女娲的原因,也可能是其中还有另外的隐情。
在古代的记载中与伏羲、女娲创世有关的还有一则传说,这就是华胥氏晚期,人类遭到巨大洪水的冲袭,只有伏羲和女娲两个人躲在葫芦里得以存活下来,延续了人类的血脉,并重新创造了人类社会。这则记载有些与诺亚方舟相仿,但与帛书的创世神话最大区别是一个是创造了世界,一个是再次创造了人类文明。相比较这两则传说,再次创造人类文明显然更有道理,真实性也更高。可这两则传说的时间差异少数也有千百万年之久,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个伏羲、女娲吗?
暂时放下楚帛书不谈,就伏羲而言他在古代典籍中出现的比较晚,最早记载他的是战国中晚期的《庄子》,之前有名的《山海经》、《论语》、《墨子》、《左传》、《国语》、《孟子》中均未有伏羲的一席之地,除此以外古代记载中对伏羲的称谓也非常的多,有宓羲、庖牺、包牺、伏戏,牺皇、皇羲、太昊等十多个名字,多得甚至让人怀疑它们所指的是否是同一个人。另外《庄子》中对伏羲并没有太多有价值的记载,后它出现的《易·系辞》对伏羲的记载到是比较全面,疑是现行伏羲说的最早脚本,其中相关的描述是:“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