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大家注意这里所说的是包牺氏,从字面看包牺与伏羲相近之处不多,为什么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包牺和伏羲是同一个意思,这很值得探讨,或许从《庄子》中我们能发现一些问题。
是万物所化也,禹、舜应物之所纽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这是《庄子·人间世》中的伏羲,很明显在此处庄子认为伏羲在禹、舜之后。而《庄子·大宗师》又有记载:“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地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这里的伏戏氏如果代表伏羲氏的话,那它又远远早于黄帝。
以上是《庄子》内篇中有伏羲出现的两处记载,如果大家不把伏戏、伏羲看成一体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被理解为是两个人。再看外篇:“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资稀5衽┦希?笔鞘币玻?窠嵘??弥??势涫常?榔浞??制渌祝?财渚樱?诠?嗤???分?粝辔牛?裰晾纤蓝?幌嗤?础!闭庠虺鱿衷凇蹲?印っl箧》中的记载,认为伏羲在神农氏之前、轩辕氏之后,然这则记载可能并未按时间排序,否则黄帝轩辕氏怎么能在炎帝神农氏之前。
另外在《庄子·缮性》中有:“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这则记载与后世所说的伏羲最为相近,那就是燧人氏之后,黄帝之前。对于《庄子》中伏羲名称、及所处时间的混乱,相关人士给出的答案是,《庄子》内篇许多内容疑为后人修改、添加,至于《庄子》外篇干脆被认为是庄子后学所著,借庄子之名而生。但就算事实如此,撇开外篇,我们只看内篇《庄子》也没有一言伏羲就是付戏。
《庄子》后,伏羲的名头日渐高涨,《史记》时,尚以黄帝为首,可到《汉书》时伏羲已经超越黄帝,成为百王之先。之所以伏羲能从春秋以前典籍所未见,到战国、秦汉时的记载越来越详细,功业越来越卓勋,古帝王世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一定有能令人信服的理由,否则只凭某一本书、某一个人的记载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是什么情况造成伏羲从无到有,从凌乱到系统的衍化过程呢。答案很可能是战国晚期及后世的人以某种方式得到了一些早已消失的远古记载,而这些记载中有明确的关于伏羲的资料。
那这些记载为什么会消失,又为什么会出现呢?这可能会牵扯到一段非常遥远的往事,有人人为的将一些不喜欢的传说典故封杀销毁,而千百年之后,另有人偶然的从新获得这些传说典故,或者这些人一直保存着这些传说典故到此时才重新公开。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