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九章黄帝轩辕氏政权(第4/5页)  中华秘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率族人北迁,越过黄河,在中条山以东的祁河岸边建都,名为祁家河(今山西运城市夏县东南)。

    黄帝政权都城北迁后,在黄河以南的势力大大减弱。

    祁江阳二十五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五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于帝江阳三十四年(乙未,前4106)病逝于龟城,终年五十九岁。死后遗体葬在中条山,帝号江阳,尊号黄帝。

    帝昌块

    在位起讫:前4106—前4075年。

    生卒年:前4135—前4075年。

    出生地:临猗(今山西运城市临猗县)。

    立都:祁家河(今山西运城市夏县东南)。

    迁都:双池(今山西吕梁市交口县东)。

    年号:昌块元年(丙申,前4105)。

    黄帝昌块,男,姓依,名昌块(代用字),号轩辕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四任帝。

    依昌块为黄帝轩辕氏姬姓后裔。其先祖因德才兼备,曾为朝廷做出过重大贡献,有功于黄帝政权,被封在解池(今山西运城盆地),赐姓为依,与封在丹水的老童卷章、重黎氏为同姓。

    黄帝政权在十三任帝祁江阳执政时,国势日益衰退,逃亡在长江流域的三苗九黎族重新兴旺起来,他们与东夷少昊集团联合起来,不断入侵黄帝轩辕氏政权的统治区域,迫使黄帝政权将国家行政机构的首都迁往黄河以北。

    公元前4106年,十三任黄帝祁江阳病逝于帝都龟城,依昌块以黄帝轩辕氏嫡系子孙的资格,与各大族的大酋长们争夺帝位,最终击败群雄,自立为帝。

    依昌块即位后,将帝都迁到了吕梁山以东的双池。这里是黄帝轩辕氏族的发祥地,西靠吕梁市,往东不远就是汾水(今称汾河)。当年黄帝族曾在这里与九黎蚩尤氏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如今蚩尤氏政权已亡,战败的九黎蚩尤氏族人一部分逃往冀东燕山深处,一部分逃往江南与那里的同宗三苗族人结合在一起,这里已经成了黄帝族的后方根据地。因此,依昌块认为,在这里建都更有安全感。

    依昌块执政期间并没有什麽作为,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外族的进攻更加频繁,黄河以南的疆域大部分被外族侵占。

    依昌块三十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二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昌块三十一年(丙寅,前4075),终年六十一岁。死后遗体葬在龙山(今山西吕梁市交口县城东),帝号昌块,尊号黄帝。

    帝号次

    在位起讫:前4075—前4053年。

    生卒年:前4101—前4049年。

    出生地:祁城(今山西晋中市祁县东南)。

    立都:双池(今山西吕梁市交口县东)。

    迁都:轩岗(今山西忻州原平市西北)。

    年号:号次元年(丁卯,前4074)。

    黄帝号次,男,姓祁,名号次,号轩辕氏,为炎帝神农氏后裔,继承十四任帝昌块之位,成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五任帝,也是最后一任帝。

    祁号次的母亲是十四任黄帝依昌块的妹妹,依昌块无子,临终前遗嘱传位于外甥号次。

    祁号次即位时,黄帝轩辕氏政权已经极度衰弱,东夷少昊集团联合江南三苗九黎族和炎帝后裔的共工、祝融等部落,大举进攻黄帝族统治的区域。不久,中原黄河以南的黄帝族统治区全部被攻占。祁号次十分恐慌,便将帝都再次北迁至云中山北端的轩岗,打算当一个偏居一隅的安乐帝王。

    但是没过多久,占据中原的少昊氏族并不满足于现状,再次联合大隗氏与桃林寨的夸父氏、兖州的邹屠氏等,向黄帝族统治区发动进攻,先后攻占了鲁西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