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三章【中华万年文明史】(第3/3页)  中华秘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出土的地点是新疆、山东、四川等地。但其模式却形式化、公式化,女娲持规伏羲持距,伏羲女娲被尊为日月神。其周围日、月、星相伴,而规和矩正是中华先民测日影和晷天划地用的,而观测日、月、星的目的就是用于‘制历明时’,也就是说伏羲女娲交尾图就是中国历法修订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像记录,伏羲在《河洛》太阴历的基础上加入太阳历(节气)使中国的历法实现了阴阳合历,不知道笔者如此来诠释‘伏羲女娲交尾图’能否成为中国的仰韶文化承继与裴李岗文化的一个重要而科学的理论依据?

    龙山文化承继于仰韶文化,《伏羲八卦》应该归属于中国图形文化时代,‘黄帝师于风后,风后擅与伏羲之道’;‘黄帝易之于伏羲易以一而贯之’;‘大桡作甲子’甲子即天干地支的统称。即黄帝在《河洛》及《八卦》阴阳合历的基础上加入了‘甲子理论’,完善了中国历法的大系统。其科学成果就是《五行八卦》。试问《八卦》在公元前5500年左右属于图形文化,而《五行》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属于文字文化,图形与文字是如何结合的呢?

    黄帝时代其实就是中国图形文化转化为文字文化的伟大时代,这也是黄帝位于五帝之首的重要原因。

    从文字记录来说《五行八卦》就是龙山文化承继于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中国图形文化转化为文字的重要理论依据,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当我们把《五行八卦》的数理和文字用现代的工具表现出来后我们只会惊叹于中华先民伟大的创造力和思维世界的奇迹!

    《五行八卦》是中国图形文化转化为文字文化的‘活化石’,把中华文化两个伟大的时代完美衔接!

    要复原最早时代的历史面貌,就要研究各个层积的相关文化学的发展,传说史料的整理和研究。

    文化的传承脉络往往是有着精髓性的内涵。讨论文化应该更多从文化的观念层面落实的文化的运作层面,文化是一种实践状态,实践决定文化的真实性。

    《河图》《洛书》产生并应用于中国的远古时代,上古史和考古学的研究都和神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了解中国的上古史必须研究中国神话故事,把神话作为中华文化记忆的起点,神话的某些意义就是为后世的记忆而产生的。‘文化’的记忆不能以物质为依据,在远古时代的神话‘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才是中华文化记忆的开端。

    笔者以‘嫦娥奔月’的故事来解释《河图》,用‘女娲补天’来解释《洛书》,或许大家觉得有些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如果说神话故事是浪漫的传说,缺少历史的说服力,那么有没有完整的生态资料和精神资料呢?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