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二九章 道(第1/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章是七钱银子,写了好几个七两银子,汗。

    …………

    虽然天气冷了,但这一天天气很好,赵顼正黄色龙袍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明艳的光彩。不过这时那件龙袍轻轻的颤动着,仿佛赵顼内心的气愤要从胸膛蹦出。

    但这个重要吗?

    “看来有的话是到了说的时候。”王巨心想。

    他想了想,看着继续在气愤的赵顼道:“陛下,是想到了免役之法?”

    赵顼点头。

    差役之害,肯定不是王巨第一个在讲,不过免役,或者说募役,王巨讲得要比王安石更早。但赵顼抛出这个七钱银子,却肯定与王巨无关,看来是王安石已经将免役法提上了议程。

    然后赵顼借着这次召见,再借鉴一下王巨的想法,毕竟王巨是“始祖”。

    免役法哪,王巨定了定心神,道:“陛下,微臣说一下道吧。”

    “道?”赵顼奇怪地问。

    这不是道家的道,它包罗更广泛,可能是道家的道,儒家的道,佛家的道,治国的道……

    “那就说一说吧。”

    “陛下,臣刚来京城时与恩师议论过如今诸家儒学,曾刻意讲过人性,有人认为人天生性恶,乃是后天向善,还有人认为是人天生性善,乃是后天学恶。”

    “孟子与荀子?”

    “差不多吧。”

    “那你认为呢?”

    “微臣认为人天生就人善恶。”

    “说一说理由。”

    “比如婴儿刚出世时,就知道用哭与笑要求母乳,要求大人苛护。搂抱。”

    “这是人的天性。”

    “但就有这个天性在孟荀两人眼中又有所不同。比如一个贫困家庭。母亲本来就营养不良了。那来多少母乳?或者说母亲每天要做许多沉重的活计来谋生养家,又有多少时间用在关爱子女身上。因此荀子认为人天性就是自私自利性恶的。但在孟子眼中可能认为,子女出世,父母关爱教育,让其健康的成长。父母年老时,子女跪在床边认真的服侍,这种上慈下孝,才是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这样啊……”

    “但实际这就是有善的一面。恶的一面。”

    “就算如此,与道有什么关系?”

    “陛下,臣与恩师刻意说过王莽,实际西汉末年因为人口膨胀,已经产生了很多矛盾。”

    “这个朕懂,”赵顼皱了皱眉头,古代对人口危机意识很模糊,有一些人意识到了,比如包拯就上书说过宋朝人口之稠密不可想像,可能是好的一面。人口能增涨,这是内治良好的表现。但也是坏的一面,人类需求无限,大地承载却有限,特别是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宋朝又是面积最小的大一统王朝,无法养活太多的人口。不过这些大臣也没有做认真的思考,说了,说得不清楚。直到王巨,在科举时就刻意与赵顼说了这个人口问题。后来又说了几遍。

    反正是虱子多了不怕痒吧,不过一想到这种种,赵顼多少有点儿忧上心头。

    “陛下,考虑到这个人口危机,再想一想王莽的新政……但他做得太急了,又名位不正,没有大义,于是天下烽烟遍生,东汉有张角,隋末叛乱更是如此,唐朝有黄巢,所以这些朝代覆灭,其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兼并严重,贫富分化,底层百姓民不聊生。因此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夫子也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只不过两者的区别是夫子持着乐观的态度,老子持着悲观的态度,故在后面又说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齐人?”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