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4章 缩影(第2/4页)  暗黑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际有的变法还是有益的,如农田水利法,将兵法,仓法,以及深化坊场河渡,兴办教育,以及其他一些做法,就是青苗法与免役法,如果换一种方式执行,同样是良法。”

    “难怪他容忍了吕惠卿那么久。”

    “也许是啊,可他忽视了,一旦翻目成仇,如何能团结一心,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一大群人。”

    先是邓绾弹劾章惇附吕惠卿,于是章惇贬知湖州,其实真冤枉啊,章惇对变法,对王安石一直很忠心的。

    然而两个大佬在内斗,就是没有王巨提醒,让他帮助谁。

    可是王安石呢,以为他只是一个小人物,正好沈括比较听话,便用沈括替代了他,担任三司使。

    但王安石一直没有对付吕惠卿,实际原因很简单,韩绛隐隐反对他的“法”了,于是下去。吕惠卿虽然想上位,但不反对法。对事不对人,如果拉拢得当,吕惠卿还会是一个好帮手。

    王安石以己心比人心,那可能呢,这个错误范仲淹犯过,王安石现在继续。而且吕惠卿确实是一个有才干的人,诸如王巨再三夸奖的农田水利法,以及青苗法与均输法,实际大多数就是出自吕惠卿之手。对于这个人才,王安石也不想放弃。

    吕惠卿虽呆在中书,小动作也没有停过,只是动作更加隐晦,因此王雱不服。王安石不对付吕惠卿,王雱出手了。他与中书户房习学公事练亨甫与吕嘉问、邓绾联手,罗列吕惠卿的罪状,吕惠卿察觉后,先发制人,先行写奏章上诉。赵顼便将奏章拿给王安石看,王安石便问王雱。

    王雱说有这么一回事。

    王安石不喜,便责怪了王雱几句,王雱本来就生着病,而且他一直反对王安石这种优柔寡断,曾经说过一句话,若想变法成,当斩韩琦与富弼。

    何谓变法。且看商鞅怎么变法的。

    不论商鞅的下场,但没有商鞅,那来的强大秦国?

    因此更加焦急。急怒之下,病发去世了。

    儿子一死。王安石想不开,又提出辞相。邓绾害怕王安石辞相,他会被吕惠卿整,请求赵顼挽留王安石。

    挽不挽留王安石与你有什么关系,况且王安石虽因失子伤心说辞相,也没有将话说死。于是赵顼便查问这件事,最后邓绾,练亨甫。吕惠卿一起下去。

    邓绾可不是一个好货色,我帮助了你,帮助了你儿子,但现在皇上责问我,你王安石居然不出面,我记下了……

    如果从开始王安石听从韩绛的意见,稍稍缓解百姓,立即将吕惠卿打压下去,那么不仅缓解了变法所带来的一些危机,王雱也不会悲愤地病重去世。

    可因为他做得不当。现在整成了一地鸡毛。

    想做事就得用人,人都用不好了,如何做事。所以王安石实际在赵顼心中地位一天比一天低。

    不过王安石这么做。替王巨带来了一些好处。

    即便到了冬末,还有很多百姓涌向泉州,不仅是周边十几个州军的百姓,北方的百姓继续在涌来,若是继续这样敛下去,到了明年恐怕还有百姓陆续涌来。

    有的百姓是过来讨生活的,但有的百姓目标就是海外。

    国内活下不下去了,于其饥寒而死,不如冒险到海外去。

    王巨只好用海商的名义。替他们弄来粮食,搭上灾棚。先安顿下来再说。

    “其实主要就是这个积欠,否则介甫公不会那么急。那么说不定他就会推出真正的良法。然而反过来若没有这个积欠,又岂能得到陛下如此重用。因此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问题是虽然变法确实产生了许多弊端,但国库渐渐充实,积欠越来越少,到了摘果实的时候。

    但后面的各个宰相们却不知道摘这个果实,反而将果实烂在树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