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子晋深知,他现在这样,对这个时代了解太少。连这个时代没有裤子,黄豆在这个时代被称为菽豆都不知道,连一个圆钱是半两十二铢都不懂。
这样肯定是不行的。看来得进行系统的学习,重新学习和了解这个时代的一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果不懂得这个世界,如何能够融入这个世界?更别说混得风生水起了。
所以接下来冯谖端了一些肉食上来,姬子晋就拉着冯谖一起吃,顺便聊天。不管是什么家长里短和市井传闻,他都想了解。
可冯谖也只是个奴隶之身,虽然识得一些字,而且当过管家。但是他大半辈子在姬子晋的家里,对外面的世界所知也有限。
很多事情他也不懂,更不明白公子想了解的是什么,往往要么是答非所问,要么就是根本不知道。
姬子晋想了想,问冯谖道,“那你有没有听说过,谁是当今最有学识的人?”
“哎,这可就不好说了,我想可能应该是齐国人吧?”冯谖想了半天道,“据说齐国稷下之士,都是最最有学问的饱学之士。”
“稷下学子?”姬子晋一怔,马上问道,“这我倒是听说过。你说的,是不是稷下学宫?”
“这个,老奴我也不晓得,我只是听人说齐国稷下有很多饱学之士。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随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那里想必是有很多有学问的人。”冯谖点点头道。
姬子晋一阵沉默不语。他也听说过稷下学宫的声名。稷下学宫的名声太大了,在历史上,那里可是百家争鸣之地。
当时的稷下学宫,是官办的高等学府。四方游士、各国学者纷至沓来,除了官学黄老道家外,儒、名、法、墨、阴阳、小说、纵横、兵家、农家等各家学派林立,学者们聚集一堂,围绕着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王霸、义利等话题,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发展,世称百家争鸣。
而战国时期,三晋纷乱,楚则保守落后,秦虽是新兴,文化未盛,只有齐国,几乎始终领导文化潮流。
看来要想了解这个世界,了解他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最好的方式是去稷下之学。姬子晋想了想道,“那我们就去齐国。公子我要去求学了。”
“从秦国去齐国?那得走很远的路,而且,我们也没有钱啊。一路上吃喝用度,只怕要花费不少。这可不是去一趟集市,想去就能去的。”冯谖吃惊地道。
“没有钱作路费,那就再赚嘛。我们明天再去集市卖菽。”姬子晋点头道。
“还要卖?”冯谖吃惊地道,“可我们根本就没有虞公菽这种东西,这是拿普通的菽冒充的,真要是被人察觉的话……恐怕……”
“放心,正因为世上没有虞公菽这种东西,岂不是就没人能证明我们的菽是假的。”姬子晋微微一笑道。
冯谖端过一个陶碗,里面有煮过的狗肉,“少主,这是今天买的肉。你受了伤多吃点。”
“好,你也过来一起吃点。”姬子晋从碗里拿了一块肉,递给冯谖。
冯谖两个手捧着,不由感慨,“都不知多久没吃过肉了。以前老主公在时,倒是吃过几次肉。不过后来主公亡故之后……不提也罢……”
“我父母在世的时候,日子应该比现在好点吧?”姬子晋一边啃着肉骨头,一边问道。
“好得多了,那时家里还有些田产,有几个奴隶。不但吃过肉,我有一次在祭祀的之后,还喝过放了盐的肉汤。”冯谖点头道。
“盐?”姬子晋愣了一愣,脱口而出道,“我说这肉怎么这么淡,我们没有盐?”
“公子,盐就不必了。有狗肉吃,那就已经是着实难得了。”冯谖连忙摇头。
姬子晋转头看了看他道,“盐,很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