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看着姬子晋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点点头。
他慢慢地道,“小子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姬子晋,从今之后,你就是我的入室弟子了。
学宫之中你可自由出入,一切史家典籍,你可尽数翻阅。
学宫辩论你尽可观摩。
但我什么都不会教给你。
我给你五年时间,五年之后,我们再来看你学到了什么。
到时候,我再想该如何教导你。”
姬子晋恭恭敬敬地行礼,然后退了出来。
淳于髡的话正合他的心意。
他原本就不想死板地学什么东西,他只是想了解这个世界。
到了稷下学宫,姬子晋几乎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书,练字。
他生活上的一切,都有田文派来的两个随从伺候。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姬子晋,如同走火入魔般学习。
战国时期,因地域的差异,除了三晋韩、赵、魏,各国使用的文字,都不相同。
这对他系统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困难。
所以稷下学宫的一个安静角落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孩子拿着一根树枝在沙盘上练字。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孩子是淳于髡的学生,淳于髡又似乎从未教过他什么。
但淳于髡却特许他可以看书。
在战国时期,书简制作相当不容易,也很难长久保存,所以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看的。
因为稷下学宫是齐国官学,大部分齐国藏书都在这里。
姬子晋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看各国书籍。
看诸子百家的先生们时常展开的大辩论。
他安静得像是被人彻底遗忘在了这个大贤云集的学宫里。
但有一个人从未忘了他,那就是薛公田文。
田文除了派出两个人随行照料姬子晋的一切衣食,更是要求将姬子晋的一切都定期向他汇报。
他对姬子晋的这种态度,甚至让一些人都看不过去了。
“薛公,为何对一个童子如此上心?
在这个孩童身上的花费都快赶上十几个门客了。
若是为了冯谖先生,不如给点钱,让他送走那个孩子好了。”一个近侍曾经小声问过他。
田文闻言大发雷霆,立刻下令将那个近侍鞭挞了一顿。
他对姬子晋的一切照料始终都是尽心尽力,从未有一丝一毫的亏待。
从那次的事情以后,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孩子是薛公极为看重的人。
甚至有人怀疑这孩子是不是薛公的私生子?
不管如何,再也没人敢就姬子晋的事,多过一句嘴。
五年时间,花开花落,春去春回。
稷下之学的学者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有人来。
只有藏书库后面的那个孩子,一直没有变过。
只是他已经不再沙盘上写字,但却依然一直待在藏书库。
据说几个藏书库的书,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
就连守藏室的人要寻找书籍,也会问他。
五年时间,也已经让姬子晋这个孩童,长成了一个少年。
稷下学宫依然时常举行大辩论,各个流派的学者相互辩论。
每一次都会看到一个少年,带着一小卷芦席。
铺在地上,然后坐在那里听。
他只是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
姬子晋这五年来,就像是一个徘徊在学宫的影子。
就像一个人走到哪里,影子也一直都在。
但很多人都会忽略了影子的存在。
除了一个人,那就是淳于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