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拜师淳于(第1/2页)  开局在战国,史上最强嘴炮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姬子晋暗自庆幸,这孙子兵法他也就记得这么几句。

    但表面上却不露任何表情,而是谦逊地施礼。

    他微笑着道,“刚才这些,都是为了应对薛公的考验。

    若有冲撞,实在并非本意。

    我只想请问薛公,我可否得薛公举荐,进入稷下之学了?”

    田文看着他,怔怔地半晌没有说话。

    随后才突然像是醒悟过来,“可以,当然可以。”

    他心里却忍不住狂喜:人才啊!

    这小子也就五六岁的样子,就这么能言善辩,还知道兵法的含义。

    要是丢在稷下之学,让那些名师调教个十来年,将来那还了得?!

    自己不惜重金招募那么多门客,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求人才么?

    这个姬子晋虽然家室高贵,但现在明显是无依无靠。

    要是能对他从小培养,施加足够的恩惠,何愁他将来不能为我所用?

    田文是大笑着离开的。

    听跟了他十几年的近侍说,上一次见薛公如此高兴,恐怕还是他当年继承薛公爵位的时候。

    一天之后,田文派了马车专程接姬子晋离开。

    不但送他去了稷下学宫,还请了两个随从专程照顾他。

    另外田文还给稷下学宫的数位先生都送了信。

    稷下学宫是齐国官学,寻常人想要进入,并且追随名师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有田文的举荐则不同了。因为田文是齐国大贵族,又是薛公的身份。

    再加上田文喜好结交,稷下之学的很多先生,都和他有交情,也都对他赞誉推崇。

    稷下之学其实有点特殊,学宫的日常协调工作由学者们中的杰出者担任,称为祭酒。

    当然这也不是正式官职。当了“祭酒”却能只享受“上大夫”俸禄。

    那时候的教学,因为各派学者观点不同,有的甚至尖锐对立。

    所以,齐国国君允许学者们自己招收学生。

    这些学生不是国家供养的,要自带盘缠,还要给老师交足学费。

    在稷下之学中,其实教学不是主要的,也不是稷下之学的任务。

    这里的学者们主要是把这里当论坛阐述自己的哲学、政治、管理、思想观点。

    把稷下之学严格意义上并非为学校。

    “稷下之学”的“学”字,应当理解为“学术”、“学派”、“学问”、“理论”等等。

    这里是不同学派、不同哲学、不同理论争论是非辩求真理的地方。

    主要的活动也就是辩论治理国家的目标、方法、前途,并非是主要搞教学活动。

    正是因为如此,国家没有给学者们下达教学任务。

    招不招收学生是学者自己的事,怎么上课也是学者们自己的是事。

    招收的学生管理吃住也都不是稷下之学的职责,统统由学者们自己解决。

    稷下学宫的先生,也不是全靠着教学生过日子。

    他们之中有些人很有名望,比如有些先生就是齐国给俸禄的。

    而且是高薪,拿的是上大夫的薪俸。

    他们在这里讲学,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教学倒是其次。

    所以收还是不收学生,都是先生们说了算。

    薛公田文的举荐,加上田文为此准备了不少礼物,赠送给学宫的先生们。

    姬子晋进入稷下之学也就容易多了。

    田文的手下带着姬子晋拜访的,就是淳于髡。

    此人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长期活跃在齐国的政治和学术领域,上说下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