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号?”刘利仁忽然说道。 上尊号?陆卷益一愣,立刻心动起来。对啊,自己怎么就没想到?真是灯下黑啊。 二月初八,秦信(少贰信资)和一批文官联合上奏,请给大唐天子上尊号“大仁至圣皇帝”。 跟随李洛征日的将领都懵了。什么,还能上尊号?这不怪他们,他们都是武将,大多数出身寒微,不懂这个操作啊。 那么,唐国文臣文天祥和郑思肖等人,为何有没有给李洛上尊号呢? 很简单,文氏和郑氏等人都比较矜持,没来得及主动给李洛上尊号,竟然让新归唐的秦信等人拔了头筹。 秦信等人力请,说是民意如此。醒悟过来的唐军将领们也跟着力请,于是李洛推辞之后,只能“无奈”的接受。 于是,李洛就成了“大仁至圣皇帝”。 可是这位大仁至圣皇帝,听到关于自焚的奏报后,却“一点都不仁”。 皇帝下令,禁绝信仰皈依某某,欲自焚者,悉听尊便! 天道,才是该信奉的,大唐以道家为国教。不信道家却信某某,就是违抗王命。 接着,皇帝下诏修建五大道庙,任命道官。又下诏开办乡村学堂,采用大唐统一教材,一如唐制。 二月初十,李洛命张敛率军万人渡海到四国岛,收复四国,推行和九州岛一样的政策,收得人口三十二万余。 二十五,李洛下诏将四国岛改为东海郡,设置六县。 同时,在三郡招募新兵万人,再留下唐军万人镇守。投降的高丽军和汉军,也筛选之后编入唐军。 之后,李洛率领大军离开九州岛,浩浩荡荡开向本州岛。 本州岛的元军,顿时陷入恐慌之中。 ………… 就在李洛经略九州岛和四国岛之际,元廷使者阿达礼终于来到江陵。 虽然唐元是敌国关系,可元廷使者光明正大的来,礼部还是要正式接待的,这是千百年来的规矩。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话说阿达礼一路走来,越看越是心惊。他万万想不到,南方竟然变得如此安定,到处都是一片祥和,到处都是朝气勃勃,与之前大不一样。 伪唐,绝不可小视! 二月初一,元廷使者得到摄政皇后崔秀宁在朝会上接见。 “大元朝滴使者阿达礼,见过王后。”阿达礼旁若无人的在大殿上行个抚胸礼,大喇喇的对高高在座的崔秀宁说道。 他没有称呼皇后,也没有自称“外臣”,显得倨傲无礼之极。 他很有些惊讶,外界鼎鼎有名的妖后,竟然是个如此年轻美貌的女子。 唐廷大臣们人人怒目而视。 “大胆!见到皇后陛下安敢不跪!”兵部尚书都烈首先发难。 文天祥冷然道:“阿达礼,虽然夷狄不知礼,但你作为使臣,难道也如此无礼么?” 其他人也纷纷斥责,甚至要拿下阿达礼。 忽然,只有五岁的太子李征,指着阿达礼,用清脆稚嫩的童音说道:“大胆鞑子!见到母后不跪,不怕死么!” 阿达礼顿时也惊愕伪唐太子小小孩童,竟然也如此咄咄逼人。 崔秀宁冷冷看着阿达礼,声音冷清的说道:“阿达礼,你来此何干?” 她早就收到元廷派使者谈议和的事。 议和…好啊。那就议议。 阿达礼对满朝唐臣的斥责熟视无睹,他傲慢的挺胸抬头,仰视着大唐摄政皇后,语气生硬的说道:“唐国王后呵,阿达礼来这南方,是奉了我家大汗滴好意思,来和你每谈议和滴。这唐王不在,主意你可拿得不拿得?” 崔秀宁凤目一眯,“议和?主意我自然拿得,你倒说说看,你家可汗给的议和条件。” 武将们一听说议和,顿时有点急了。 阿达礼见到崔秀宁似乎对议和很感兴趣,立刻更加倨傲,“当然是称臣纳贡,才是议和的诚意呵,两国才好处个唐国王后,你道是也不是也?” 崔秀宁微微颔首,“哦?那倒也是。纳贡多少?” 阿达礼心中冷笑。哼,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