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微弱的传染性。
我高祖父弟弟的家人身上,也出现了头发、皮肤变白,怕光的症状。
从那以后,人们对我高祖父弟弟家居住的大宅子,都唯恐避之不及,每每都绕开那里。
如果无论如何,都必须经过那里的话,人们会深吸一口气,或是用衣袖捂住口鼻快步经过。
人们可不想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染上这种怪病。
渐渐地,到最后敢进入那座院子里的人,也只有我的高祖父了。
从那时候开始,我高祖父一家,便定期向他弟弟一家运送生活用品,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后来,崇明镇又遭遇了那场堪称噩梦的山洪灾害,摧毁了镇里绝大部分的房屋,人员伤亡更是不计其数。
劫后幸存的人们,看着被山洪摧残得一片狼藉、满目疮痍的家园后,萌生了到别处新建家园的念头。
因为他们觉得,可能是因为这里风水不好,才会发生这些令人胆寒的灾难。
事实证明,他们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自从新的崇明镇建成以后,虽说地质灾害频发,但却没有发生过一次惨绝人寰的大灾害。
这一点,对于多灾多难的崇明镇镇民来说,已经是十分满足了。
当然,在新建家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分歧。
大部分人,都同意在现在崇明镇的地址上,新建家园。
而有一部分人,则决定在靠近“吐山”方向的地方,建立新家园。
他们建立的聚落,就是后来的傍山镇。
最后,只有极少部分人表示,愿意在这个地方居住下去,
其中就有我高祖父弟弟一家。
说来也奇怪,在那场堪称灾难的山洪中,我高祖父弟弟家居住的大宅子,竟然完好无损、幸免于难!
这在当时,不得不称为是奇迹!
就这样,大家在处理好各自的分歧后,便各自开始修建城镇了。
在新的崇明镇修建好后,人们为了区别新的,和旧的崇明镇,便把旧的崇明镇更名为“入水镇”。
因为山洪暴发的时候,整个旧的崇明镇,都淹没在洪水之中。
后来,又因为指示牌上面的字是竖着写的,所以外人常常把“入水镇”读错成“汆镇”。
久而久之,居民们也开始把“入水镇”叫做“汆镇”。
往往家父会在我去清理穿山公路上的落石时,独自一人,将需要送往的生活用品,搬到我的小货车上。
虽然家父已经年近花甲,但身体依然如同小伙子般健硕。
这与家父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分不开联系,更与我们家族的遗传基因分不开联系。
我爷爷去世时,已经一百多高龄,但依然有着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以及健硕的身体。
甚至,脸上也没有像其他老人那样,长有老年斑以及皱纹。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爷爷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呢。
当家父将生活用品全都装上车后,他就会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信封,递到我的手上。
然后言辞严厉地警告我,千万不要打开。
而早就习惯这一幕的我,则一边点头答应,一边将信封放在货车驾驶席的挡风玻璃前。
一个跨步进到车内,关上车门,发动汽车,朝着“汆镇”方向打着方向盘。
如果当时我的好奇心再强烈一些,在半路中打开那个信封的话,说不定,就不会发生后面那些可怖的事情了……
……
我顺着穿山公路一直前行,在标有“汆镇”镇名的指示牌处左转,转入布满碎石的山间小路。
小路的宽度,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