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4、我自横刀向天笑(第1/3页)  贵极人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君主与勋臣、与文臣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就勋贵而?言, 皇室一直对勋贵委以?重任,五军都督府的掌印是勋臣,京军主力十二团营的总兵是勋臣, 漕运、两广、湖广的总兵也多委任勋臣, 就连云南、甘肃等边陲之?地, 也是由勋贵世代镇守。

    此外?,皇帝的亲卫锦衣卫也多挑勋贵弟子担任。世袭军官在普通军队中?也占据了半壁江山。皇室内部的册封礼和祭祀礼也会要求勋贵出席。宗室贵女也多与世家大族联姻。这些军功贵族, 早就与皇室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然而?, 有联系并不代表二者?之?间的利益诉求始终一致, 归根结底, 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 他为政要从?公出发, 否则就会国运衰颓, 宝座不稳。可大部分勋贵经历了这么些代, 早就忘记了祖辈反抗暴/政的初心,他们事事都以?私为目的, 当皇帝举措有利于他们时?,他们就举双手?赞成, 一旦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那他们就会立刻拖后腿。

    就文官而?言, 这些经过科举制选拔上来的儒家精英是君主统治的根基。他们对君主的忠心毋庸置疑,毕竟儒家最?高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 必须要有一个圣君的角色。然而?,忠心也不代表事事依从?,他们中?优秀的成员,一方面拿着纲常伦理、祖宗成法约束皇帝,一方面极力扩大文臣的职权范围, 他们以?为自己是在为国尽忠,为主效命,但落在任何一个皇帝眼中?都是大权旁落,必须要制衡。至于他们中?卑劣的那部分人,则和勋贵、内臣一道,拼命以?权谋私,以?公肥私,将整个大明官场,搅得是乌烟瘴气。

    在这样的基础上,君主对待勋臣和文臣的策略就势必是依时?、依地、依事而?变,看似矛盾,可根本?却都是为了维护统治,拱卫皇权。就在正德一朝,三者?之?间的联系就发了两次逆转。朱厚照初登基时?,采取扶持勋贵,打压文臣的策略,就连都御史?戴珊家的惨祸,也被他生生按了下去,就是为了维持文武制衡的稳定局面。

    可后来,高层文官们渐渐转变了策略,他们愿意扶持平民武将来

    掌控兵权,这又合了朱厚照的意,随着东官厅的设置、王守仁的大放异彩,皇帝又逐渐和文官靠拢起来,站到了世家大族的对立面。

    特别是这两次,勋贵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在汝王世子一案中?推波助澜,在李越巡边事中?暗自运作,都是在削弱文官的力量,生生将文臣们往皇帝的船上推。这种时?候,已然明白了烹小鲜之?道的朱厚照,又怎会不抓住机会,把人绑在自己的车上呢?

    他一开口就表明了自己的善意,明面上的意思是他想保住王守仁,可其中?的深意却是他是愿意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就连兵权,他也乐意和士大夫分享。

    他道:“幕后之?人未免太小看朕的心胸了。汉高祖有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朕若是连一王守仁都容不下,岂不是和隋炀之?辈同流,亡国只?怕近在眼前,还谈做什么中?兴之?主?”

    这里提隋炀帝,是指炀帝杀薛道衡的典故。隋炀帝虽善诗文,可嫉妒心强,谁要是写得比他好,他就要狠下杀手?。当时?司隶薛道衡的才华名?重一时?,隋炀帝就找了个事由杀了他,杀他时?还问道:“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朱厚照此话一出,旁人还犹可,王华却实?在忍不住了,他扑通一声跪下来,一张嘴已是老泪纵横:“老臣斗胆恳请万岁,万岁既知小儿冤枉,何不早还他清白,释他出狱呢?”

    朱厚照见王华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