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关于太极拳训练缩短反应时的研究(转)(第5/5页)  天才神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相对偏低,其训练前和训练后的反应时如表6。

    表6小强度功法训练后反应时与大强度训练后反应时对比

    组别/值

    样本量

    均值

    标准差

    p值

    小强度结合

    功法训练

    300

    0.489

    0.016

    0.023

    大强度训练

    300

    0.581

    0.006

    研究表明:经过训练后,社会学员的整体反应时都有了提高,经过小强度和功法训练后的社会学员整体反应时为0.489,而经过大强度训练后的社会学员的反应时为0.581,相比较经过小强度和功法训练的社会学员的反应时上升最快。p值为0.023,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不同方法太极拳训练对个人反应时的提高效果有差异,这样就对太极拳科学性训练提出了要求,同时对提高反应时的训练方法提出了要求。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太极拳的练习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反应时,这样有助于我们针对一些对反应时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可以利用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和节奏,来提高反应时。

    (2)在经过太极拳的训练后的个人反应时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

    (3)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通过减小太极拳的训练强度和延长训练周期,有助于更好的提高个人的反应时,制定良好的训练方法,通过科学的仪器进行测量分析,有助于我们提高太极拳对人体的作用。

    (4)在减少强度的同时,增加一些功法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个人反应时的水平。

    2.建议

    (1)本研究受试者为健康青年男性,套路选择四十二式太极拳,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今后扩大研究范围,如不同性别、各个年龄以及不同流派的太极拳运动。

    (2)养生与技击结合,例如太极推手。取其中符合现在体育健身价值趋向的部分加以改进让练习者体会其中的变化莫测,力量与技巧的魅力。

    (3)太极拳不但具有健身作用,还有许多的科学道理包涵在其中,所以我们应该更多更好的去研究太极拳,发展太极拳,使更多人受益于太极拳。

    参考文献:

    [1]郝葆源,张厚粲.实验神经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81-221.

    [2]ainsas.etapendiumofphysicalactivities:classificationofenergycostsofhumanphysicaldscisportsexercise,1993,25(1):71-80.

    [3]叶广俊.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25-628.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太极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5]姜娟.太极拳健身文化价值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

    屠丽琴(1979、12),女,江苏仪征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组教研组长,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