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关于太极拳训练缩短反应时的研究(转)(第4/5页)  天才神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高架、低架两种拳架运动过程中心率变化比较分析

    心率(hr)是反映心血管系统的一项基本指标,也是反映运动强度的一项生理负荷指标,一般认为强度和心率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通常采用polar表测量运动过程中的hr。小强度运动,心率在130bpm以下,运动后5-10min可恢复到运动前水平;中等强度运动后,心率为130-160bpm之间,运动后5-10min可比运动前的hr稍快10-30bpm;大强度运动后,hr为160-200bpm之间,运动后5-10min可比运动前的hr数多30-50bpm为适宜[9]。

    表3太极拳两种拳架过程中的hr对比分析(n=人数)

    指标

    低架比高架高(%)

    最低心率(bpm)

    26.3

    最高心率(bpm)

    20.5

    平均心率(bpm)

    18.7

    结果表明:本研究受试者四十二式太极拳两种拳架运动前安静状态的心率(hr)无差异,运动过程中,两种拳架的hr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hr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在两种拳架练习过程中,低架的心率反应上升速度最快,所以其运动强度相对较大,相比而言,高架的心率反应上升速度慢,其运动强度相对较小。

    3.对练习太极拳大强度训练后和训练前的比较分析

    在训练过程中,部分学员的重心比较低,达到低架组的高度因而运动强度相对偏高。其训练前和训练后的反应时如表4。

    表4大强度训练后和训练前反应时对比

    组别/值

    样本量

    均值

    标准差

    p值

    社会学员

    300

    0.699

    0.337

    0.029

    大强度训练

    300

    0.581

    0.006

    研究表明:经过大强度训练后的社会学员的反应时有了一定的提高,大强度训练后其均值为0.581,比训练前的0.699有0.118的提高,其p值为0.029,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太极拳训练有助于提高反应时。

    4.对小强度训练后和训练前反应时对比分析

    在训练过程中,部分学员的重心比较高,达到高架组的高度因而运动强度相对偏低,其训练前和训练后的反应时如表5。

    表5经过小强度训练后和训练前反应时对比

    组别/值

    样本量

    均值

    标准差

    p值

    社会学员

    300

    0.699

    0.337

    0.021

    小强度训练

    300

    0.509

    0.016

    研究表明:经过小强度训练后的社会学员的反应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小强度训练后其均值为0.509,比训练前的0.699有0.190的提高,其p值为0.021,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太极拳训练有助于提高反应时,进行小强度训练后的社会学员反应时提高幅度较大。结合表4、表5可以看出小强度训练比大强度训练更能提高反应时。

    5.小强度结合功法训练后反应时与大强度训练后反应时对比分析

    在训练过程中,从第5周对部分重心比较高,达到高架组的高度的学员结合功法进行训练,因而运动强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