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2/4页)  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陈济棠派林翼中、香翰屏为和谈代表,迅速与李宗仁、白崇禧达成妥协,将驻广西的粤军撤回广东的肇庆、韶关,使多年的粤、桂之战,顿时峰回路转,化干戈为玉帛,组成了两广联合反蒋阵线。同时,他以巨款接济古应芬,去联合guó mín dǎng内各派反蒋势力。4月30日,guó mín dǎng粤方四监委邓泽如、肖佛、林森、古应芬等联名通电弹劾蒋介石。5月3日,由陈济棠领衔,十名广东高级将领通电表示拥护。26日,陈济棠与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李品仙、余汉谋、唐生明、薛岳、吴奇伟等两广将领二十余人联衔通电,限令蒋介石于48小时内下野。该日,陈济棠还发表了出师讨蒋通电。电文中说:“现邓、林、肖、古诸公,认定首都同志,已受蒋逆武力威胁,失其自由,中央职权,已不能行使国家法律与本党纪纲,已全失其功能,非以革命非常手段,不足以挽救党国于垂亡,而恢复革命大业于将堕。”

    此时,与蒋介石有矛盾的汪精卫的改组派、孙科的太子派、李宗仁的新桂系、古应芬和肖佛成的元老派、邹鲁的西山会议派,都陆续涌到了广州。27日召开了guó mín dǎng中央执监委员会非常会议,发表讨蒋宣言,另组一个与南京对抗的国民政府,陈济棠被选为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接着,粤桂军向湘赣进兵。南京方面也调兵遣将,准备在湘、赣一线进行堵截,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

    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全国一致要求团结御侮,宁、粤双方在广大人民群众“内息争端,外抗强敌,雪耻救国,收复失地”的呼声和压力下,才不得不以“共赴国难”的名义,互派代表到上海议和,达成了蒋介石下野,广州结束非常会议的协议。非常会议撤销后,在广州设立guó mín dǎng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简称西南两机关)。表面上,全国党政复归于统一,但两广仍维持半独立局面。此时,古应芬病死,胡汉民只主持西南政务,陈济棠实际上已成为握有军政大权的“南天王”。

    三、整军经武治广东他认为“为政在人”,“政治的优劣,在乎官吏的良否”

    宁、粤复合后,陈济棠为了巩固其地位,防止蒋介石报复,他把“整军经武,改革政治,发展经济,阐扬文化”,加强对广东的控制,作为当务之急。他将余汉谋、香翰屏、李扬敬三个师扩编为三个军,各辖两个师,另增编教导师一个、独立师二个、独立旅五个、独立团八个和pào兵团、战车营等,使陆军兵力猛增至15万人。为使广东海、空军将领反对蒋介石,他把历来由陆军节制的海、空军划分出来,独成体系,直属西南政务委员会管辖。任命陈策组织海军司令部,接管各舰艇队、海军学校、修船厂、仓库等,并组建一团陆战队,驻守琼崖;任命张惠长成立空军司令部,接管两个飞行大队、空军学校、一团地勤部队和飞机场等。

    这样海、空军将领都皆大欢喜。

    1932年4月下旬,他又以节省军费为名突然下令撤销陈策的海军司令部和张惠长的空军司令部,以武力接收,并以他的亲信张之英和黄光锐分任海、空军司令,独揽了广东海空军大权。接着他购买了四艘鱼雷快艇装备海军;将空军扩充为四个飞行大队,各种飞机130余架,在全省各要地分建中型飞机场十多个,大大加强了海空军的战力。

    他在扩编部队的同时,还扩充了军事学校,把培养军事干部作为发展军事势力的基本问题。他说:“军队之基础,建筑在下级干部。如各个班、排长自身都不振作,那这种军队就不能用,不能替党国效力。”早在他任第四军军长时,就设有军官教导队,到任第八路军总指挥时,他把教导队扩充为军官学校,自兼校长。

    此后,他又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