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2 章(第1/4页)  彭氏军史评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能对历史问题进行巧妙设计,给学生创造一个妙趣横生的思维意境,就能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yù和好奇心,这比一般平铺直叙式的提问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例如:曹cāo统一北方的原因分析,涉及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军事优势,单纯地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全面概述背景,实际就超越了学生的心智水平。科学和做法是分层设问,逐步导入:①简述官渡之战前,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有何特征?②官渡之战的经过,曹cāo是怎么样打败袁绍,获得胜利的?一个问题先分解为两个紧密相连的,各为系统最终又有机形成整体的相扣层次,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思索作答。

    边问边导,能保持学生参与的兴趣,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也在逐步扩大与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提高,有利于促使他们善思、探索、勇于实践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

    2.创设情境,鼓励主动探索与寻求。

    现代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启发xìng,启发的要素之一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创设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xìng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掌握知识、思索、探求、实践的空间。就历史学科而言,其创设情境的基本来源为教材、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

    例如:讲述赤壁之战的小故事。我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向学生提供一些紧扣教材和主题的史实材料:《诸葛亮》中火烧赤壁的影片节选,小学语文课文《赤壁之战》和苏轼的《赤壁怀古》诗文等影音图文资料。让学生在阅读观看后讲述赤壁之战基本经过和其本人理解,让学生在参与、思索中寻找事物间的必然和偶然,在探求中寻找赤壁之战曹cāo失败的原因。

    学生从感xìng的参与到主动探寻、思维的参与,表现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意识从事“创造”,创新精神与能力会不断地得到强化与提高。

    3.多联想,发散学生创新思维的广度。

    历史不能重演,历史知识具有过去xìng的特点。要学好历史,客观上要求学生具备再造xìng的想象能力。运用这一方法,我首先向学生提供官渡和赤壁两次战役必要的线索和信息,以便学生能够拥有合适的知识基础去填补内容不完全之处。因此,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联想,发散思维,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既思时间,又想空间,既思前因,又想后果,从而扩大思路,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要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我还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思维的发散点。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jiāo战双方的兵力对比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唯一因素吗?为什么?”的思考题。这种题型的巧妙设计事实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利用所获得的关于官渡和赤壁两次战役信息和已贮存的知识为基础,以个人或集体为单位探索创造出新观点、新概念、新形象,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xìng进展,思考题的答案由学生在老师的启迪和诱导下自主地作出圆满的答案,这种学习的创新的本质就是一种突破。

    4.善综合,集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指向。

    发散xìng思维和集中xìng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的。要解决问题,必须进行集中xìng思维,综合已知的各种信息,导出发散点,然后再综合发散结果,通过对发散结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得出较为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复杂的历史现象,特别是史学界尚未定论的历史问题,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cāo胜利失败的原因分析等,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中进行综合,使思维指向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