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6、第九十六章 康熙十七年(第1/4页)  朕的后宫大有问题[清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什么?”即使一开始提出同意意见的张九徵也连连摇头, 更不?用说其他的文臣。

    李霨上?前一步:“皇上?,并非臣等不?愿意,只是?这些个匠人出身?卑微,大多没有读过书, 即使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过是?水中望月, 只怕惹来世?人发笑……”

    “咳咳!”林如海吓了一跳, 连忙咳嗽两声阻止了李霨接下来的话?说,委婉的接着李霨的话?语往下说,“如若皇上?有心, 给匠人们的赋税略低一些即可。”

    “众卿说笑了。”康熙哑然失笑, 发现自己用错了词,“朕的意思,并不?是?让匠人们参加现在的科举考试, 而是?另立考试,依匠人们不?同的能力分出等级区别从而可以为官入仕。”

    “等级考试?”东暖阁中众人均未听说过这样的词汇,一时之间各个面上?带着疑问。

    “没错, 读书人通过科举入仕, 但是?匠人呢?如戴梓这般天资横溢者毕竟少数, 绝大部分人仅能卖身?为奴或已温饱维持生计。

    众卿家前些日子也都看见了大炮火枪的威力, 朕听闻在海外诸国, 早有统一学习算数等理学诸课,那些个学生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掌握了不?少我们这里闻所未闻的知识。

    而大清却是?连一所学校都没有, 再这样下去只怕有朝一日落后——你们觉得这些番外诸国会放过大清这一块肥肉吗?”

    “皇上?,那些个小国怎么可能?”王鸿绪眼中闪过一丝不?屑,难以置信的回话?。

    “那……大清的江山是?从何?何?来?”康熙似笑非笑,他声音并不?洪亮,说出来的话?却仿佛在众人耳边回响, 在殿内回荡。

    殿内的均是?汉臣,同时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椎底部油然泛了上?来,一时间殿内沉默不?已。

    现在的清朝,满人何?尝不?是?当年汉人们看不?起的蛮夷?只是?这话?在众人脑海中回荡,却是?没有一个人敢吐出口。

    “皇上?,虽然如此,可是?这匠人的事情,臣等也不?甚清楚,是?否应该请工部诸位大人考虑?”林如海勉强将话?题转移,殿内的气氛很快为之一松。

    “是?啊是?

    啊!”随着林如海的话?语,在场诸人也不?由自主?的开口附和着说道。对?于?匠人的工作,在场诸人均是?文人书生,实在是?难以知晓。

    “众卿如此,工部众人又好到哪里去?”康熙摇头叹息——清朝人员调动属于?平移制。年度被吏部评选为‘优’的官吏,通常在一个部门?工作一至两年后就会平移或者升降至别的部门?,以加大培养的力度同时也克制官员权力。

    这的确有一定的好处,但对?于?也许工作认真,不?过能力实际上?并不?出众的人来说,频繁的平移制度中只会让他们常常出现博而不?精,一知半解的情况。

    “工部诸位朝臣也都是?从科举出身?入仕,大部分人也完全不?懂种田、治水、工程。满京城现在用上?的沥青也是?一名匠人率先发现。

    更奇特的是?不?少人虽是?贫苦出身?,却因为全家希望都浇筑在他身?上?,除了读书却半点农务家事不?会。如此的人却是?在入仕之后一跃成为工部的官员来对?老百姓的活计指手?画脚。”

    康熙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在场的诸人面上?表情略有松动——毕竟这代表只有一部分匠人会受到影响,对?于?毫无瓜葛的学子来说估计无甚感觉才是?。

    但是?在台下李霨和林如海交换了个眼神,他们都觉得康熙意不?在此。

    侍读学士张英和李光地均为康熙近臣,此刻一前一后上?前一步朗声道:“皇上?,臣觉得可以尝试一次,如若反响不?错,再行推广到各处。考级成功后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