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8 章(第2/4页)  中国大形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行业才是我们真正的取缔对象,而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传统低附加值产业,由于产业链长,经济贡献大,还不能轻易的进项限制,比如如果纺织业出口下降,那棉花价格必然会跟着走低,如果对其限制,经济必然从多方面受到伤害。

    世界贸易失衡的根源不在中美之间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世界贸易能否平衡关键取决于中美贸易是否平衡,好像中国的舆论界也接受了这样的观点,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美国确实是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中国也确实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但中国进行商品生产所需的资源、能源及部分原材料均来自于其他国家,中国出口确实很多,但进口也很大,我们的出口与中东这些出口国家比起来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中东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世界贸易部平衡的根源在于美国这个最大的消费国与世界上所有资源、能源、原材料等国家的矛盾,这才是世界贸易不平衡的根源。

    总之,我们在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时除了保持可控xìng、渐进xìng等原则外,一定要回归到美中贸易逆差这一最根本xìng的问题上,而处理美中贸易逆差既不能像美国所要求的那样简单的升值我们的货币,因为这样受伤害最严重的将是中国尚处于幼稚时期的高技术出口企业,我国也不能像某些人所主张的那样简单限制我国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因为这样会严重的损害到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就业,而真正要限制的是加工制造业等“低增加值”产业,因为正是这些产业的存在才造成了美中贸易的巨大逆差,因此他们也应该成为出口调整的重点。

    十、区域竞争的优势从何而来?

    第十节 中国经济的十大误判之九

    区域竞争的优势从何而来?

    做事情要想成功,必须借助两种能量,一种是势能,一种是技能,而势能往往比技能更重要。 本节就从势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区域发展的大形势。

    古人认为"百尺为形,千尺为势",也可以表述为“近者为形,远者为势,势表示的是未来的趋向, “势”是衡量战略运筹胜败的标志。

    古人对势的力量有着非常多的研究,老子认为:“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孟子认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商鞅在变法时也强调乘势的重要xìng,“飞蓬遇飘风而至千里,乘风之势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 。以上讲的都是势的重要xìng。

    关于势的运用,古人也有描述,《孙子兵法》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责人而任势”。《淮南子•兵略训》中也谈到,“故上将之用兵也,上得天道,下得地利,中得人心,乃行之以机,发之以势,是以无破军败兵。”另外还有 “审时度势”。 “因势利导”,“蓄势待发”“龙从云,虎从风,人乘势”等,可见势作为我国古代战略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已经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

    今天人们对势也很看重,清华大学教授韩秀云教授,在其演讲中就说过“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左右你的不是因为你没有读书,不是因为你没有读MBA,也不是你没有学会管理,而是你不会看宏观大势”。

    中国的国家的发展和地方的发展与借势分不开的,中国改革开放后就借助世界产业转移的大势,迅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因此从借势的角度来看,中国实行比较优势理论是正确的,但我们在借助世界产业转移大势的同时却忽略了自主创新这一更大的趋势,也算是“智者之失”吧。

    我国地方的发展也与“借势”有关系,我们回顾一下广大的率先崛起和近年重庆的快速崛起也表明了这一点。

    当年的广东,不要说与上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