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的企业文化作支撑。所谓独特的,就是表现为是你这个企业所独有的。其一是偷不走、买不来,别人不可能轻易模仿;其二是分不开,像一双鞋一样不可拆分;其三是带不走,这个能力是属于企业的,不是个人的。企业竞争表现为产品与服务的竞争,产品与服务的背后是技术与人才,技术与人才的背后是企业文化。国外有关百年老店的实证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真理:一家公司由优秀变成伟大,其成功的根本要素之一就是企业文化。一个人离开企业,可以带走规章制度、工艺技术,但企业文化绝不可以轻易照搬过去。好比用照相机可以为机器设备拍照,但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永远拍不出来。凭借“先市场后工厂”的赢利模式发展壮大的蒙牛,其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诚信。以蒙古民族的豪放坦诚为基点,把诚信作为蒙牛的精神支柱,不仅体现在以诚信赢得消费者,以诚信吸引战略合作伙伴,还体现在以诚信凝聚员工和对待客户上,最终使得客户认可和信赖了“蒙牛”。此外,在“蒙牛”公司里面,还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现象。比如,即使是员工自己的钱花得也不“自由”用餐剩饭是要被罚款的;婚丧嫁娶、过生日、迁新居等一律不准收受礼金,违反者,“请你离开本公司”。在蒙牛公司里,有一种特殊的规定中高层领导的直系亲属,绝对不准进企业;凡是向中高层领导打招呼企图往公司塞人的,一律列入“黑名单”。在蒙牛集团里面,上级给下级拜年支持,下级给上级拜年不许;上级请下级吃饭应该,下级请上级吃饭杜绝。因为下级对上级施惠有行贿之嫌,上级对下级施惠有奖励之意。在蒙牛公司,最大的福利是培训。公司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员工接受培训,总裁自己掏腰包买书送给员工,员工取得MBA证书,学费公司报销……也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塑造了蒙牛人积极向上的心灵,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蒙牛的领军人物牛根生有一条颇耐人寻味的治军哲学“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他多次把自己的年薪分给部下,在任何情况下,企业从来不拖欠员工的工资。他的“仗义”,使得追随者“众”。牛根生在北大演讲时曾说:“所有的社会资源,包括土地、房屋、设备,甚至是从国际来的设备、包装、厂房,我们在合作过程中都不过分强调产权转移,只要能够支配就可以,不在于说我必须拥有。别人兜里的钱让我支配,这个钱是最多的。”在牛根生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市场化的思维方式和“为我所用”的市场理念。以诚信为基础,营造一个信任的氛围,通过一种互惠的行为,坚持双赢,或者说是多赢的原则,实现以较少的实际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地支配市场资源。可以这样说,正是诚信赢得了合作厂家和消费者的信任,使蒙牛凭借“先市场后工厂”这一模式打开了销售局面,塑造了又一个优秀的民族品牌。蒙牛的成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先市场后工厂”的赢利模式的确值得一些企业效仿,它尤其比较适合那些自身具备较好的技术基础和较优的人力资源,却资金匮乏,在创业之初无法与市场领导者抗衡的中小企业。它们可以通过对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心理的洞察把握,来实现企业的资本积累,最终由虚转实,走上健康良xìng的发展道路。
------------
成功打造企业赢利模式
------------
松下幸之助说过,“企业不赢利,企业家就是在犯罪!利润是企业的一切根源!”赢利是企业的本质属xìng,没有赢利动机的单位就不能称之为企业。怎样赢利对于企业来讲,不仅是竞争策略方面的战术问题,更是个关乎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但是现实中有些企业,总想抓住一笔买卖,一夜之间就把一大笔钱赚到手。在这样的动机支配下,免不了采用急功近利的策略,甚至不惜以欺骗作为赢利的手段。有的企业也着实因此火了一把,但最终却落得了“过把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