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 章(第3/4页)  酒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没能成为一个例外,更何况,他对荀瑶有一股莫名的敌意。荀瑶看起来太聪明了,和赵无恤不同,荀瑶的聪明是一种侵略xìng的聪明,是很表露在外的、咄咄逼人的聪明。

    赵无恤不愿意显得无礼,看着别处答道:“诚惶诚恐,我确实有很好的运气。”

    荀瑶拍着手,大笑起来。“您居然不反驳我。”他反复地审视着和他差不多高的赵无恤,眼色十分露骨:“看来你也觉得,当上太子是因为运气好?”

    赵无恤有点恼怒,他转过脸去,反击的念头刚从心中闪过,话还没到嘴边,他忽然就想起了姑布子卿的事情,顿时像被击中了一样,无力地闭上了嘴。他没有反驳这句话的资格。荀瑶一语就道中了他深藏的心病。这些年来,赵无恤一直无法分清他到底是因为那一次偶然的幸运,还是日后出色的表现,才会被赵鞅立为太子,有时他很想相信一下自己的能力,他觉得诸兄弟中谁来当太子都不会有他出色,然而他马上就想起他是狄婢的儿子。

    当赵无恤陷入痛苦的沉默的时候,他们之间只剩下寒风刮过枯枝的声音。荀瑶在一边冷漠地注视着他,在这孩子深褐色的眼睛里,毫不掩饰地显示着属于chéng rén世界的厌恶和轻蔑,他鄙夷不善言辞的赵无恤,赵无恤没有向他还击,他因此认定他是个懦夫。正在自卑的泥沼中挣扎的赵无恤没能觉察到他的这种心思。荀瑶用那样的眼神看了他一会,蓦地从他面前跑开,他眼前一亮,大概是发现了什么新的令他感兴趣的东西。荀瑶微微张开双臂,欢呼着向一边的跟随来的智氏家臣跑去。

    “好耀眼啊,像积雪的山!”他兴奋地喊着,扑到家臣身边。

    原来是这阵子风急雪大,羽毛一样的雪片不断地落在庭院中,一会儿就积了很多,不方便行走。赵家的下仆将雪扫到庭院两边,和一些落叶堆在一起,还没有来得及处理,就任它们暂时堆放在那儿,这样的景象令荀瑶感到十分新奇。他把赵无恤的事抛到脑后,没有了刚刚咄咄逼人的模样,完全像个孩子,牵着大人的衣袂高兴地说着些幼稚的话。

    赵无恤在不远处用难以理解的眼神看了看他,忽地叹了一口气。

    ☆、第 6 章

    虽然年幼的荀瑶招人喜欢,不过他前来传达的荀跞的命令却不是那么可爱,那封信的内容简练明了:荀跞表示,赵氏应该与被驱逐的范、中行氏同罪,不过,既然已经奉国君的命令回到了绛都。他也不计较多的,只希望赵鞅能够诛杀一个叫董安于的谋臣。

    赵无恤孤独地站在积雪的庭院里的时候,赵鞅在屋里拆开了信简,正在焦头烂额地想着应对的方法。董安于是赵雍重要的谋臣,赵氏家臣们的首领,他在赵氏任官多年,自少时便为赵氏服务。在漫长的斗争生涯中,赵鞅的很多想法都会先同他商量。坚固的晋阳城便是董安于预料到赵氏有难,事先建造的,在与范、中行氏的斗争中,他也替赵鞅出了很多计谋。

    然而,赵氏毕竟有把柄在荀跞手里,范、中行氏之乱,赵鞅擅自在绛都屯兵戒备,这是出自董安于的策划。赵鞅那会儿也想到了‘始祸者死’的规矩,因此不敢轻举妄动,董安于极力劝说赵鞅抢占先机,不要让赵氏落了下风,如果日后国君追究起来,董安于自愿替赵氏承担一切罪责,赵鞅只需将责任推到董安于身上,说是他擅自决定屯兵引发动乱,然后将他处死,便能免去赵氏的忧虑。

    这种大义凛然到有点不切实际的话,董安于说起来,显得云淡风轻。赵鞅在注视枯黄的竹简时,不由自主地想,他真的在那时就已做好赴死的准备了么?

    荀跞在书信中的语言十分堂皇。他说,虽然范、中行氏有谋反之罪,但真正与邯郸氏产生冲突,点燃战火的却还是赵氏,如今范、中行氏都被驱逐,赵氏没有受到任何处罚,恐怕不能服众。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