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章,优波离问法三(第1/3页)  心经的故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优波离问佛说,如果提婆达多罪重不可救,为什么经中说,如果有人皈依三宝,就不会堕落到三恶道中,这又是什么意思。佛说,提婆达多因为皈依了三宝,虽然他入阿鼻地狱,他受的苦还是很轻微的,他也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就像人在山林的旷野中,在恐怖的地方,如果因为念佛的功德,恐怖就会除灭。所以皈依三宝能够得到救护是不虚妄的。优波离问,佛法僧三宝在四谛中,是什么谛所摄。在二十二根中,是什么根所摄。在十八界中是,什么界所摄。在十二入中,是什么入所摄。在五阴中,是什么阴所摄。佛说,佛法僧三宝在四谛中是所有的谛所摄,(四谛,苦、集、灭、道)。道谛少入。在根中,是三根所摄,是未知、已知、无知根所摄。在十八界所摄中,意界、意识界、法界所摄。在十二入中,是意入、法入所摄。在五阴(色受想行识)中,是无漏五阴所摄。佛宝,在四谛中,道谛少入。法宝,在四谛中,灭谛少入。僧宝,在四谛中,道谛少入。佛宝,在二十二根中,是无知根所摄。法宝,是灭谛无为,不是根所摄。僧宝,在二十二根中,三无漏根所摄。佛宝,在十八界中,意界、意识界,法界少入。在十二入中,在意入、法入少入。在五阴中,无漏五阴少入。法宝(佛说的法),在十八界中(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法界少入。在十二入中,法入少入。法宝不是五阴摄。(五阴,色受想行识)。阴是有为的法,而法宝是无为的法。僧宝,在十八界中,意界,意识界,在法界少入。在十二入中,意中入,在法入中少入。在五阴中,在无漏五阴少入。优波离问佛说,世尊,皈依佛,是不是皈依释迦牟尼佛。还是皈依三世诸佛。佛说,皈依是皈依三世诸佛。因为佛就是佛法僧,所以皈依一个佛就是皈依三世诸佛。因为佛是一样没有不同的。优波离问,世尊,如果说皈依三世诸佛,但是为什么有的诸天人会说,我是皈依迦叶佛的弟子,我是皈依拘留孙佛的弟子,像七佛之中,各各都有众生称是他们的弟子,因为这个因缘,是不是我们应该皈依一个佛。而不是说皈依三世诸佛。佛说,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比如在毗沙门经中有说,毗沙门王皈依三宝,皈依过去、现在、未来佛。这个经文的意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皈依三世诸佛。优波离问,如果是这样,那么诸天人各各说他们是某一个佛的弟子,这又怎么样解释。佛说,诸天的说法怎么能够成为定意。有些诸天他们各各喜欢称自己是一个佛的皈依弟子,他们也皈依了三世诸佛,他们只是在一个佛的地方得到修证。优波离问,什么地方皈依,名皈依佛。佛说,皈依于语言,让自己的心回转一切智慧,修行无为是自己的功德。优波离问佛,是皈依佛的色身还是皈依佛的法身。佛说,是皈依佛的法身,不是皈依佛的色身。不要以色身说是佛。优波离问,如果佛的色身不是佛,那么众生为什么有出佛身血而得到逆罪。佛说,因为色身是法身的器,是法身所依的地方,如果众生害佛的色身,那么就会得到逆罪,但是不要以色身说是佛。优波离问,皈依法,在什么地方皈依,名皈依法。佛说,皈依于语言,回转自己的心,断自己的欲。无欲的尽处就是涅槃,就是皈依法。优波离问佛说,是皈依自己身无欲的尽处,还是皈依他身无欲的尽处。佛说,皈依自己身无欲的尽处。皈依他身无欲的尽处,是皈依法。优波离问佛说,如果皈依僧,什么地方皈依。佛说,皈依于语言,回转皈依良善的福田,声闻修行无为的功德,就是皈依僧。优波离问佛说,是皈依世俗的僧人,还是皈依第一意谛的僧人。如果说是皈依第一意谛的僧人,那么佛和提波利说受三皈依,就不应该说未来有僧,应该皈依第一意谛僧,常常在世间。佛说,因为第一意谛僧是从俗世僧人中出来。佛说,未来有僧,你们应该皈依,又你们要尊重俗世谛的僧,所以佛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