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3/4页)  寻找真我思索生命:原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孩子想要买一双新球鞋的时候,全家都会为之展开快乐而艰苦的攒钱行动,数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凑齐所需要的款项。但在他们心里,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足够富足,他们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也都成为了平和、睿智、幽默而善良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和自然靠得很近的小城,我不经意间一抬头,便看见了一代传续一代的发自内心的善良的光芒。

    临走的时候,我随口邀请他们,有空的时候来上海或是香港旅行,由我全程招待。然而他们的回答平淡中又一次震撼了我。--"如果你有多余的钱,不如拿来助养更多小孩吧,我们是否能够旅行游玩,并不重要呢。"--我带着这句话上了飞机,反复咀嚼,回味不尽。我必须要走了,不知道会在何年何月再回到这个地方,但在这一刻,离别已不再重要,我明白到,我和他们在某一情感上已经永远地连接到了一起:我们有着共同的意愿,去改变,去帮助那些正受着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苦的人。

    你有否为着失去爱情而悲哀?有否为着失业而烦恼?有否为着生命的变幻无常而惶惶不可终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否觉得有朋友,而没知己;有父母,而没亲情;有兄弟,而没手足;有工作,而没满足;有存在,而没灵魂,你想改变而没有勇气呢?这一切的一切,有可能都是来自我们有一颗太自我而不愿付出的心。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当我愿意付出,在这一次爱的承传的流动下,我感受了爱的力量,经历了人生的美。

    第12节:音乐--灵魂的语言(1)

    ● 音乐--灵魂的语言

    在开始非洲之旅前,我对自己说了上面那段话。而经过了12小时的飞行旅程后,目的地已经在望,我坐在机舱俯瞰,凌晨五点多,还在熟睡的约翰内斯堡显得格外安静而美丽。点点灯光映衬着没有云层掩盖的星空,它没有香港那颗东方明珠的璀璨,却带着一份沉实的美,一份适可而止、没有过分浮夸渲染而平常的美。飞机缓缓下降,当踏下梯级的一刹那,一股寒风扑面而来,我紧走几步,迎着风,困顿的思维一下子清醒起来。

    对于赞比亚的了解仅限于它上个世纪70年代的动dàng和80年代的变迁而已。踏入90年代的末期,赞比亚这个曾被世界遗弃的国家,今时今日又是如何的呢?贫困,有些时候是生命无奈的写照,而且这种无奈,竟然有些接近于永恒。人类究竟有没有可能消灭贫困?究竟有没有可能改变现状,为艰难和困苦划上休止符?这次旅程可能亦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对生活自身得到反省和启示。

    跟我一起来到这里的是宣明会的一位职工,以及香港电台的导演及摄影队。我们的目的地是在赞比亚一个名为曼加雨勒的社区,一个家庭每年平均收入少于100美元的贫穷地区。对我来说,此行可算是一个爱的延续,而对香港电台来说,是要揭示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所受的苦难,以及有人如何默默帮助他们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唤醒世人对贫苦受难的人们的关注,鼓舞大家每一个人都加入到伸出援手的行列中来。在我启程前,想了很长时间究竟要送什么作为对两个小孩的见面礼,我不想带给他们日后对物质享受的向往及奢望,而想配合他们对生活或生命的追求。千挑万选,最后我选择了--两个音乐盒。为什么会挑选音乐盒作为礼物呢?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物质生活不太丰盛的地方来说,人们就更加倍地需要有精神的生活,需要一种对心灵的抚慰及寄托。而音乐,就如尼采所说,"有韵律的地方就有生命"。自然界的运动本身已是韵律,而怡人的音乐,更可以在迫人的生活中洗涤心灵。

    我们到达了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后,还要在机场等四小时,才可以转机到赞比亚的首都卢萨卡飞行时间大约两小时。走出机场后,当地宣明会的职工已经在那里欢迎和等待我们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