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 章(第2/4页)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现了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冬季百万人大赶考的奇观,据说印刷高考

    试卷的纸张都是邓小平特批先调用印《máo zé dōng选集》第五卷的专用纸。我哥哥作为应届高中

    毕业生也参加了考试。

    12月的一天,我去常州七中上课,突然发现和我打招呼的人猛地多了起来。"你哥哥考

    上大学了!浙江大学!"每个人说的都是一样的话。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羡慕、钦佩,甚至还有

    那么一丝嫉妒的表情。"这就是考上浙江大学的唐政的弟弟。"还有人竟然用这种方式介绍我。

    晚上回到家里,哥哥的班主任老师带着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了。我哥哥一直是那种

    特别爱学习的人,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长,还写得一手好字,任谁看来都是一个好学生。之

    前常州市的全市高考预考他就考了全校第一名,等到正式高考时他更是我们学校唯一考上大

    学的人,何况还是浙大这样的重点大学,怎能不成为人们羡慕关注的焦点?家里坐满了哥哥

    学校的同学,门口簇拥着四围的街坊邻居。父亲母亲更是一直在笑,在忙,在体会从天而降

    的幸福。所有人都在谈论考上大学和古时候中状元的相似之处,哥哥将前程似锦了,我家将

    飞黄腾达了。

    目睹这一切,我心中暗想,我也一定要考上大学。这是我舍此无他的人生目标。

    没有书包,我索xìng空手上课堂,下课后在学校里做完作业再回家。以前的功课虽说落下

    了不少,不过很快就补上来。每次考试,特别是数理化,也常是班上的一二名。那时社会上

    已有重理轻文的风气,到80年代更是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没想到,我后

    来的经历竟然成了这句流行语的最佳注脚。

    1978年9月,我如愿从常州七中考入江苏省知名的常州中学念高中。入学第一天的早晨,

    骑车来到学校的我难抑兴奋之情,感觉这里的一草一木无不是我梦中所想。因为这是常州最

    好的中学,这里有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同学。这一年常州中学一共招收两个班共100名学生。

    和我同一批进入常中的同学,来自全市不同的中学,奇libtxt.com书全凭严格的考试赢得

    入学机会,被称为百里挑一的"骄子"。我知道自己一旦进到这里,离大学的门槛就又近了一

    步。

    那天上午,老师安排班级的干部分配,我被选为物理课代表。因为入学考试时,满分为

    50分的物理我考了49.5分的全班最高分。对于这样一个小小的头衔,我毫不在乎,我再也

    不会像三年前那样对当不上班长耿耿于怀了。当童工的yīn影也已暂时散去。我暗自对自己说:

    我到这里来是要考大学的,一定好好努力。我给自己定下两个目标:第一,在班上学习成绩

    位列前茅;第二,两年后考上重点大学。这两个目标,第一个果然不久实现了,第二个却失

    之毫厘。

    随着国家逐步取消"上山下乡"制度,放宽"知识青年"的回城限制,从1980年开始,

    高考的竞争更加激烈。无论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高考是所有人的出路-若干年后,人们

    称之为"知识改变命运"。那时高校没有扩招,录取率很低,基本没有民办高校,千万双考生

    的眼睛都盯着全国有限的大学资源和招生名额。被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时代

    到来了。

    但我却因为两年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