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驱使人去犯最残暴的罪行,可能我再也看不到另一天了,可我不在乎。最可怕的事莫过于受到饥饿的折磨。我已被一种无yào可救的疾病消磨殆尽。当他们坐在那里审判我的时候,我最后的严酷考验来到了。一个人必须偿罪,但这总比饿死好。如果饥饿而死,没有人会注意到我。现在大家会成群结队地来看处决我,可能有人还会为我难过。我下定决心要依计划而行事。没有人像我今晚这样恐惧过。”
他究竟不是自己所想的英雄人物!考虑再三后,他说:“尽管没有刺中他的心脏,我还是犯了谋杀罪。我知道自己是被绞定了。遗憾的是那个人穿的衣服那么精美。我一辈子都穿不上那样的衣服。”他不再说他的动机是饥饿,现在关注的倒是服装了。“我不知道我在干嘛”,他这样辩解。这类说法总会以某种形式出现。有的罪犯在犯罪前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这些都证明了他们要经过巨大努力的挣扎才能冲破社会兴趣这堵墙。在对犯罪生涯的任何一个描述中,我相信我都能指出我在此所提到的各点。
个xìng、生活方式和三大任务
我们发现,在四五岁时,一个人特有的生活方式的主要特点都已形成。因此,可以断定:要改变它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一个人的独特个xìng,只有认识到他在形成个xìng时所犯的错误,才能将它改变过来。因此我们可以开始理解:为什么时候有的罪犯,尽管多次受罚,饱尝侮辱和唾弃,被剥夺了社会所能提供的一切美好的事物,依然不改其道,反反复复地犯同样的罪。
并不是经济困窘迫使他们犯罪。确实,当时世艰难,人们处境困难时,犯罪会增加。有统计数字表明:有时候犯罪率的增长是与小麦价格增长成正比的。然而,这并非担保经济形势便是犯罪的导因,不如说这表明人们的行为是受到限制的。他们的合作能力有一定限度,一旦达到这些限度,他们便再也无法奉献了。他们会丧失最后残存的合作精神而去犯罪。从其他事实我们也发现:有许多人,处于顺境时便不会犯罪。但一旦出现促不及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