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 章(第2/4页)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黄埔军校,因为几乎每届周刊主编离任后都得到了重用,万科在北京、天津等地分公司的总经理都曾担任过周刊主编。

    《万科周刊》的空前成功,使得不少媒体都慕名而来,其中包括当时国内最牛的财经报纸《中华工商时报》,林少洲当时特别希望万科能够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出资收购该报,从而打造一个万科传媒集团。后来其也曾公开表示在万科的前4年,主要是为传媒集团的梦想在奔波。对于后来其就任上海、北京的总经理,解决当时万科危机的方法,他也曾做过总结:那就是坦诚地面对消费者,勇于承担责任,然后认真地去解决业主的具体困难。正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使他得以带领北京万科走出了困境,走上了正轨。此时突然离职,外界颇感意外,也无法理解,也许这就是文人的不同之处吧。

    对于此事,万科掌门人王石也很无奈,事后他曾通过媒体公开表态,他认为万科在企业管理方面一直致力于强调培养职业经理队伍,林少洲在万科做了9年的时间,离开了公司,他在职期间公司是作为职业经理人培养他的,他在万科也尽了他的责任,做了贡献,但是既然林少洲认为自己更适合到万科以外发展,更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为职业经理人他是有选择权的。林少洲和一些职业经理人离开万科去发展,从职业经理自由选择来讲,那是他们的选择。

    我想,林少洲对于万科也是有百般不舍,毕竟那里曾凝聚了他的汗水和智慧,承载了他的梦想和追求,而且还有王石的知遇之恩。所以临走,林少洲也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离开万科,半年之内万科没有什么改变,那肯定是我错了。”也许他是想通过离职的行为来表达一种对万科的提醒,也许他在表达对万科的失望。企业、老板、经理人,这三个角色看来总会有些故事无法得到详解。

    林少洲离开万科后在北京太合房地产公司担任总经理并成功cāo作了亚运村“欧陆经典”项目,但没过多久又选择了离开,去做他自己的厚土机构。他这次给大家的jiāo待是不满足于“职业经理人”的定位,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树挪死,人挪活。有抱负、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往往也需要更适合他们发挥的空间。我想,职业经理人的自我实现也就是在于他所拥有的舞台是否是他所满意的吧。

    通过万科的困局,通过林少洲出走的变故,我也感觉到了一种压力。我不知道我这个角色除了承担这样的“军令状”之外,还有多少戏份在等着我。

    这里是江湖。英雄辈出,恩怨丛生。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第一部分 谁成就了老潘(1)

    进入2000年,大家都在为迎来一个新纪元而欣喜,我也祈望自己的事业能掀开崭新的一页。北京的1月正是天寒地冻,我仍要为做好项目和寻找新地而四处奔走。夜晚,我经过被冷风吹得显得有些寂寥的长安街,走到SOHO现代城时却看到人头攒动、长队如龙的景象。

    这让我大为吃惊。我没想到潘石屹做的这个“怪胎”竟然能如此火bào。听同行的人说SOHO现代城开盘这几日每日销售额都近亿元人民币。说实话我有点难以置信。

    因为我前阵子才听说老潘刚经历了一劫。那是在1999年8月下旬,潘石屹正在西藏进行休整,因为高原反应,因头疼“像猪一样”哼哼着。等他回到北京,才知道出大事了。负责销售的总经理说现在大概50多个销售人员一个都没了,全都不见了。

    而给销售人员们打电话不是关机,就是不接,更有甚者就是接了电话,也很明白地告诉潘石屹,“不陪你玩了”。后来才知道,是对面中国第一商城的邓智仁已经将现代城的精英销售人员高薪挖走了。

    潘石屹面对这突然而至的一出“哗变”惊魂,确实有点发懵。据说,老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