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5 章(第2/4页)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些事情我真不愿意去说太多。那些故事曲折而又难忘。朱老板是个不错的导演兼演员,至少他有那样的勇气。我不想去计较,也只能做个无奈的看客,只等着看不下去的时候平静离场。我想各人心中还是有杆秤,这杆秤的秤砣就应该是各自的理念吧:有重利的,有重义的,秤砣不同,称出的分量也自然不同。后来再遇到朱孟依,其还嘱咐过我一句:我们之间可没有谁对不起谁的事啊……我也只能是微微一笑,算作回答吧。

    后来我也想明白了,做不做老板真的不重要。遇到好老板,职业经理人一样能有广阔的天地。做经理人比做老板要轻松得多,毕竟我还要有时间写写文章、练练书法,保持比较高的幸福指数。没办法,文人就是文人,不愿意把事情做到极致,而把事情做到极致恰恰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必备的素质。有句话不是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吗?在经商这上面,我显然不是一个偏执狂。

    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是我最欣赏的管理者之一。华为的流水有数百亿,尽管任正非只拥有华为不到1%的股份,但是他可调动的资源与活动的舞台却异常宽广。

    像王石一样可以去爬珠穆朗玛峰,一去就半年,第二年再去海上玩4个月。这些让老板们都很羡慕。但很多老板心有余力不足,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也有的企业老板支配yù太强,舍不得放权,属于有力无心。企业成长到某一阶段的时候,必须放弃过去成功的模式而选择新的模式,这样才会成功。

    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常常被拿来讨论,其实和任志强提出的投资方与经营方的矛盾同属一辙。但这矛盾在中国的私营企业中尤为突出。私人老板,由于自己所处的时代、经验等,凭自己的胆略(当然也有机会)获得了成功。因为他不是开餐馆的王总、zhà油条的李总、开宠物店的吴总,他做的大生意是房地产抑或是大的零售业,也可能是大的制造业等。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第三部分 利义取舍恩怨于心(4)

    难得他有这样的发展,他才觉得有必要雇佣比自己智商更高的职业经理人了。

    但是,在中国,尤其是在民营经济中,做职业经理人是比较难的。你要忍受老板、股东随意发号施令或给你添兵补将,你要忍受老板时时刻刻的质询和所谓的金口玉言,尤其是他的七大姑、八大姨或跟其打天下的八千子弟兵的明里暗里的攻讦你,评价你,他们的话在老板那儿或一个圈子里好使,你一个不留神就被孤立了,没准不明不白地就被人暗算而下课呢。

    民营企业中,很少有像李嘉诚这样的谦谦君子,有的老板就说:“本公司是我的,离了谁都行,离了我不行!”此话理固当然,但话有三说,既然你请了总经理、CEO之类的就应慎出此言。

    此话对职业经理人的威信颇有打击。下面的人会听话听音:噢,敢情咱老板把你个总经理只当个摆设!你还别感觉太好,急了我就去老板那儿参你,反正老板也并不把你当回事。正因如此,民企的职业经理换人频频,却没有大的起色,说有起色,正是这个行业出奇的好,不需要企业的内功强大。加上老板亲自cāo刀,结果也可能会更好一些。但这却正是私企的命门的所在!一个公众的、透明的股份制企业,从企业文化上就先你一步。万科这样的企业,自上而下均是经理人管企业,它的良xìng运行和业绩提高是必然的。在行业市道不好的情况下,更显出其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力量。

    我有一个朋友,是中国位列前几名导演的编剧。前几年张艺谋的《英雄》出笼,世面上的评论五花八门,我去影院看了一场,觉得色彩绚烂,场面宏大,但一进入故事情节便苍白无力,一无是处。编剧朋友原与张是一个电影厂的多年同事,谈到张的《英雄》,一叹再叹,言:张导将自己的班子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