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无法有效狙击领先者的势头,从而只能在红海中挣扎求生,沦落到可怜可悲的角色。
所以,蓝海战略的精髓,决不在于单纯开发出几项产品或业务,而是通过一系列非常高明、精心设计、互相配合的竞争策略使自己在竞争中处在优势的地位。无法持续的蓝海策略不是真正成熟的战略。
有趣的是,中国企业早在90年代末也已经发现和开始运用这个法则了。
回到当年,正是中国彩电业大战如火如荼的时候。
1996年,国内彩电巨人长虹开始不断发动价格大战,到1998年,已经把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从80%打压到不足20%。彩电已经成为国内几个品牌长虹、康佳、TCL、创维等几大厂家的天下。这时候,长虹放出胜负手,3次调高电视机的生产预期,从最初的660万台调至880万台,最后调为1100万台。
这个数字相当于全中国市场51%以上的市场分额,而除去外资品牌估计会占到的12%的市场分额,也就是说,除长虹外大大小小的中国彩电企业,只能在不足37%的份额里求生存。这是一次严重的“zhà坝放水”之举:行业领袖不断提高生产规模,随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压低价格,以此彻底清场,让无规模优势的中小厂商消亡。
当时TCL的电视机生产规模只有110万台,几乎必死无疑。它怎样才能在险恶的红海竞争中幸存?
当年,TCL副总裁袁信成去寻求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的帮助,彭剑锋因为在忙其他的事情,便推荐了其伙伴、精于市场营销的包政。包政没有当场应允袁信成,他提出来要先用一周时间考察长虹。一周之后,他出现在李东生的办公室,这时候他已经一切成竹在胸了。
第18节:华旗:研发与速度(5)
包政提出两点建议:
一、以速度胜规模。渠道下沉,建立一直下到县城一级的专卖店,直接与终端客户沟通。
二、不断推出新款式和新产品。
快速创新,当然有背后深刻的商业逻辑和心理原因。首先是经销商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会优先推销新款的习惯;其次,在消费者心中,对于功能并不总是特别了解,而存在着一个心理上的暗示:最新款应该就是代表了最领先的技术和功能。因此消费者也会优先购买新款。这种购买心理甚至超过了对品牌的忠诚度。更重要的是,市场上的先行者制约了行业的格局和节奏。
包政对TCL讲,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应该以卡西欧当年进入市场的经营方式与长虹竞争。
卡西欧刚进入电子计算器市场时,发现这个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第一方阵以索尼、日立为代表,第二方阵以松下、东芝为代表,第三方阵以夏普为代表。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新进入者都会一头撞在这些巨无霸身上。
他们发现在这个市场上,独占鳌头的是夏普,于是他们认真研究夏普的经营模式。夏普总是以比别人更快的速度推出新款,实现暴利。等别人也推出新款时,他早已准备放量,量一上去,就开始降价,然后再把量存起来。等对手刚推出新款,他已经存量了。等到对手也跟进存量时,他又开始放量了,然后再接着推新款。他们推款的速度很快,以25%的速度推出新款,以100%的速度拉高产量,以50%的速度拉低售价。这种方式竞争太有力量了,最后,夏普占市场份额30%。这正是三星后来的“生鱼片理论”的运用。
卡西欧看到夏普的这种运作方式,认为自己只能比夏普做得更快更彻底,才有赢的余地。于是决定以50%的速度更新品种,以200%的速度拉高产量,以100%的速度拉低售价。当时,卡西欧基本上没有什么资源,它就把工程师集聚到最前方的营销领域,根据消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