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9章 各司其职(第2/3页)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然难以改变体制上存在的问题。而当前宋军最突出的问题是军种和兵种划分不合理,最终带来作战部队与非作战部队比例不合理,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比例不合理及官兵比例的不合理,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从而影响到了战斗力的形成。

    另外现行的指挥体制,不仅存在着指挥层级多c指挥链条长的问题,更存在着联合指挥难c联合训练难c联合保障难的突出问题。而军队的管理情况比较特殊,平时大多在hé pg状态下进行军事演练c后勤管理等项目,一旦进入战时,马上进入作战状态管理,可令出多门就会容易互相干扰,造成效率低下。

    再有就是赵一直担心的部队兵员区域性现象严重,在成立初期同乡编组于同一部队有利于团结,攻守相携,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他担心随着壮大容易产生任人唯亲的现象,导致形成新的军事集团,造成政令难通c不服管理,甚至集体tān u腐化,相互包庇的问题。而若一旦产生问题,就会像吕文焕降元一样,导致整个战线的崩溃。

    还有一个问题虽然看似遥远,但是赵觉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前行朝实际控制的地盘只有琼州这么一个海岛,难分前方和后方,自己可以亲力亲为的统一调度,可一旦发起复国之战,就必然要分成数个军事集团各自进兵,他就难以亲自指挥,就需要设立机构指挥所在地区的兵力,进行全面c有效c协同作战。当下旧的已经失灵,新的尚未建立,皆是将会产生混乱。

    赵清楚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还是当前军事领指挥体制的不适合,而军队主要的作用就是打仗,可一个部队总要有它的行政管理系统,可是这个系统如果又要管行政,又要管作战,恐怕是忙不过来的。因而又可分为军政和军令两部分,简单的说就是‘军政主训,军令主战’。而这又可分为军令c军政分开的模式,混合模式和军政c军令合一的模式。

    在近现代军事强国多采用军令c军政分开的模式。即指挥打仗与平时养兵分开。管指挥打仗的,不管军兵种建设等事项;管养兵的,不参与战时作战指挥。如美军高层领管理体制即军政系统,主要职能是“养兵”,由元首和国防部长通过军种部统管军队建设,包括制定国防政策c国防预算c兵力规划,负责部队的行政管理c战备训练cu qi装备采购等。

    在大宋进行军改,赵当然不是贸然行事,严格的说也算不上改革,而是改良更为合适。人们都知道宋朝的军队在对外战争中败多胜少,积弊严重,但是在制度上却并非如此,应该说是领先这个时代的,甚至在后世也不算落后,一无是处。

    “杯酒释兵权”是人所共知的典故,但大家也知道若只是剥夺了那些宿将的兵权,而没有制度的的建设,依然会有新的军事将领拥兵自重。于是,宋太祖开始改革兵制,调兵c统兵权分离,调兵的不能统兵,统兵的不能调兵,如此就有效地消除了过去藩镇自雄c混乱割据的局面。

    “兵符出于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也就是说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权,掌管兵符;“三衙”殿前都指挥使司c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c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分别统帅禁军c骑兵c步兵三个军种;而兵部最可怜了,仅仅负责后勤事务和管理地方的厢军。

    在这种体制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却不掌管军队;三衙掌管军队,却无调兵之权;遇有战事,由皇帝任命大臣领兵出征,从而实现了“发兵之权”与“握兵之重”的分离。这样一来赵匡胤以此强化了枢密院之权,用来分兵部之权也就是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帝对军队的完全控制。

    当然宋代这样的兵制也不是说没毛病,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宋朝实行过更戍法,规定军队定期更换驻地,而将帅不随军转移,管理军队的不直接带兵打仗,导致“将不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