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七 雷霆一击(第1/2页)  天地烈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卫州的情况远比朝廷受到的报告更为严重,由于当地官员的隐瞒,报告中的起义军规模被大大缩小了。卫州地区参加起义的民众数量达到了几乎九成之巨,可以说除了城镇内的居民外,所有活下来的没有逃亡的百姓全部参加了这次起义。

    这次起义的首领是一个名叫周嗣义的人。要说起来周嗣义在卫州还算是大户人家,这次的大灾对他而言并不会构成太大威胁。可是他与其他大户不同的是,他将家中蓄积的粮食都拿出来救济灾民,甚至还变卖了家产,然后从那些囤积粮食的富户那里购买粮食,也正因为如此他几乎倾家荡产却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但是周嗣义本人却压根儿没起过要造反的念头,他会成为起义军领袖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结交的两个江湖上的朋友——陈世化,陈世杰兄弟。

    周嗣义可以说是被赶鸭子上架推到了这个位置之上,尽管他本人对于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并无异议,可是他对于起兵造反来抗争还是有些犹豫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同意加入起义军之中的。事实上周嗣义答应担任起义军的领袖就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像这种起义就算能一时风生水起却难以持久,尤其是朝廷一旦派出重兵围剿自己的话。这些没有战斗经验的义军是难以抵抗精良的官兵的,到时候自己会面临什么下场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周嗣义思前想后还是答应了下来。他决定用他自己的一条命来挽救这千千万万的百姓免于冻饿而死。

    成为领袖之后,周嗣义所采取的行动也并不苛烈,他只是把攻击目标瞄准了那些囤积居奇的大户们的粮仓,而拒绝伤及人命。按照他的说法,起义军所要解救的是挨饿受冻的百姓们的生命,而不是去剥夺别人的生命。可官府并不这么想,卫州的官员们很快就派出了征剿的官兵。在陈氏兄弟和一般绿林好汉的帮助下,起义军仅仅凭借简陋的武器就成功的击退了进剿的官军,周嗣义由此声名大振。投入他麾下的百姓越来越多,事情还是朝着他意料之外的方向发展,成千上万的百姓蜂拥而来,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大量的老弱妇孺。

    起义军的规模扩大了,问题反而变多了起来,这么多人这么多张嘴,要喂饱他们就不是打劫几个为富不仁的大户的粮仓能解决的事情了。起义军的规模扩大了不止二十倍,可是战斗力却下降了,因为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无力逃亡外地的老弱妇孺。不能依靠他们去打仗,非但如此,还必须分出兵力来保护他们的安全。为此周嗣义不得不铤而走险,连续攻克了卫州十四县中的五个。打开了官仓赈济百姓。这么一来他在卫州的威望越发如日中天,就连周边地区遭灾的百姓都有不少来投奔他,于是他就只能在继续扩张这一条路上走下去了。

    周嗣义虽然不是行伍出身。但是也明白情报的重要性,他一直最为担心的就是朝廷对此事究竟会如何反应。当他连续攻克五个县,并且再次打退卫州官兵的第二次进击之后。他明白卫州的军队已经无法对抗自己,那么之后要么就是附近几个州联合出兵,要么就是朝廷亲自出兵了。

    王汉新的部队离开长安后不久,周嗣义就得到了朝廷出兵的消息,只是在此之后的消息混乱不堪,让他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方面是由于他的情报系统并不完善,所获得的消息数量不够,准确度也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王汉新的部队行进速度忽快忽慢,让人难以掌握动向。正当周嗣义还在判断对方的行军速度究竟是每天三十里还是每天一百里的时候,王汉新的骑兵部队就已经展开了第一次攻击行动。

    这比周嗣义所设想的最快速度还要早了整整五天时间,他最南边的部署就遭到了官军的突袭。由于王汉新的骑兵部队突然发起了攻击,加上起义军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五千士兵仅仅在敌方一次冲击之后就呈溃走状态了,作战结果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