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在夜间操作。通法真人将高举的双手,向下c向前一扑。劲气夹有细小飞星,如若洪流,疾驰而撞银蟾。此术又名“银河倒泻”。银蟾见势不妙,飞速走避。星流将池边一丛矮林尽行败毁。有石块为飞星所触,致崩碎。银蟾暗自惊心,“真是好险。”
通法真人方欲再施一记上法,扑杀银蟾。这时,却有诸龙怒于彼心性反复c行为恶劣,群起予击。通法真人虽具备一定的根底,亦难以招架与抗御群敌之攻。前者,行施阴术,方才令诸龙受制。否则,极难做到。但现在,诸龙解脱了,可以完全释放神通与本领。龙本真灵,且均有数百年修炼,自非平常。又加极愤而化力量,更见强势。很快,将通法真人撕成了碎片。场面足以令人胆裂魂飞。但对于通法真人这等恶类,便当以暴制暴,诛而不留。要不然,遗害匪浅。银蟾脱口叫道:“杀得好。”却把那坐地抱足的擎天柱鲍信骇得魂不附体,战栗而似筛糠。
诸龙欲杀鲍信,银蟾止之。鲍信从罪,且已承残足之苦痛,算是领受了惩罚。得饶人处且饶人,由之去吧。鲍信得饶不死,仓皇遁去。足虽残一只,但身具道法,不影响去来。诸龙显化人形,向银蟾深表感谢这搭救恩情。银蟾免谢。诸龙言:“女仙真但有用到我等之处,必加效劳。”
银蟾别诸龙,回转驿站。白中玉犹沉睡。银蟾也未惊动于他。之后,也没有将义举告知,免他担惊受怕(后怕)一回。
另道鲍信,惨惨归于白石山养气洞。思前想后,须为师父,也为自己报仇。于是,外出搬请高人。请谁呢?这厮将身来在韶山。传说,上古舜帝南巡经此,召土人奏韶乐,大家同乐。山由此获名。雄伟气势,景胜迷人。也为明人之柳应辰c戴珙皆曾以《韶峰叠翠》为题而诗。柳(时官任都御史)诗曰:
奇峰矗立倚青霄,天籁时闻奏舜韶;
左映金乌添秀丽,右窥玉兔更岧峣(金乌c玉兔,峰名);
芙蓉湿处春初染,螺黛浓时雾欲消;
爽气钟灵多俊杰,几回翘首想孤标。
戴(时官任山东布政使)诗曰:
翠削芙蓉几万重,雨余佳丽更无穷;
影蟠天外横河汉,气压人间等岳嵩;
石髓远随丹峤出,钟声只在白云中;
春风下界多红紫,不遗岩阿有一丛。
山有云门寺,现在的住持称作梵斋上人,且带发修行。自曰本名阿偏伲那,自于南印度华林寺,且有法牒(度牒)为证。云游天下,来到中国(印度称中国为震旦),走访各大寺院。年前,投宿云门寺。前住持志昆长老对之热情招待。梵斋一番天花乱坠,将志昆长老给震惊住了,“好佛法,此乃高僧。”得知其之前拜了嵩山少林寺(主要是祭拜达摩祖师),于今欲回返西域。志昆长老连忙相劝挽留。自己情愿将住持之位,让(贤)于他,以振兴云门寺。不知,正合对方本意。梵斋假意三推,但最终还是答应下志昆长老之请。于是,他摇身一变,而成为了云门寺的住持。志昆长老则做了监寺。不料,志昆长老看走了眼,招纳了害孽。
这梵斋上人三c两月后大变,暴露本来面目c嘴脸。诸戒皆破。酒c肉之戒或可容忍,但色c杀之戒,则令人不仅仅是厌恶与不齿,更教痛恨。有一些到庙上降香的妇人,但凡年青且具有几分姿色,只要入于梵斋之眼,便难逃魔掌与厄运。梵斋(他那名字“阿偏伲那”,谐音乃“我骗你那”)借口如何,引之而入静室,行施。并从此加以软禁,玩弄日日。假如妇人有亲人或其他友伴陪同,则会遭致贼僧的谋害。梵斋卑鄙残忍,杀命多条,双手沾满鲜血。罪恶累累,人神所不容。
志昆长老自然为引狼入室,后悔不迭。非但不能光大本寺,还毁败名誉。他为此而责梵斋,且要扭之而送官府治罪。梵斋却将志昆长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