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章 、作者真相之谜(1)(第1/2页)  红楼探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此处借用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说明元春与“李”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与“刘”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尽管“马嵬”事变之后,这对鸳鸯“一别音容两渺茫”,但他们的风流故事却流传了下来,成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红楼梦》就是长生殿里的梦,它表现的是君王和贵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故事,所谓“金玉良缘”,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可惜的是,这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鸳鸯,不幸遭遇了“九重城阙烟尘生”的打击,最终不得不生离死别。然而,对于元春的遭遇,身为其依靠的君王却无能为力,任凭“国色天香”受到侮辱,受到摧残,受到践踏,自己能做的也只有一声叹息。这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其实《红楼梦》就是作者用血泪凝聚成的一首《长恨歌》。

    第十二c《怀古绝句》之九《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这首诗就是引起过争论的两首诗之一,因为它与《西厢记》有关,宝钗认为“史鉴无考”,是否保留,值得商榷。但黛玉却认为:“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黛玉说的两首,指的就是这一首和下一首,前者与《西厢记》有关,后者与《牡丹亭》有关。

    这两首为什么会引起争议,倒不是真的因为“史鉴无考”,而是作者欲擒故纵的手法,以此来强调这两首的重要性,希望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这两首诗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它披露了“康熙遗诏”之谜案,披露了雍正篡位的真相,这两件事恰恰是这一历史事件的关键点。我们先来看看《蒲东寺怀古》说的到底是什么。

    很显然,小红是这首诗的主角,她代表什么呢?小红本是宝玉屋里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小丫头,由于在这里不得志,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总想拣高枝儿爬,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贾二爷(贾云)身上。贾二爷是与宝二爷相对应的人物,算不上什么正经主子,小红跟他的关系也算不上是什么正经关系。

    当宝钗无意中听到小红和贾二爷有关系时,不禁大吃一惊,心里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jiany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丫头“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可见,小红是“jiany狗盗”的代表。所谓“眼空心大”,就是既“有眼无珠”,还野心勃勃的意思。

    小红的全名是林红玉,与林黛玉只差一个字,一个“红”,一个“黑”,将二者截然不同的属性暴露无遗。“黛玉”是“眼睛”,具有“龙珠”的性质。“红玉”也是眼睛,但这个眼睛不是黑色,而是红色,也就是“红眼”的意思。“红眼”代表什么,不用我说大家都清楚,它代表妒火中烧,代表贪得无厌,代表穷凶极恶。所以,小红是篡夺皇位野心的象征。她和黛玉的直接区别就在于,黛玉是有眼有“珠“,她是有眼无”珠“。

    《蒲东寺怀古》讲的是《西厢记》里的故事,那么贾府的“西厢”在那里呢?就是贾母的住所,因为贾母的院子在贾府的最西面。发生在这里的一切绝对与皇权有关,绝对与闺阁有关,绝对与宝玉有关。所谓“私掖偷携强撮成”,说的是在小红的主使下,西厢房发生了见不得人的事。“金玉良缘”光明正大,无须偷偷摸摸,可是小红干的却是“私掖偷携”的勾当,硬是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把生米煮成了熟饭。作者以此影射雍正采用阴谋卑鄙的手段,一举成就了自己的皇帝梦。“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这句话借《西厢记》里《考红》的情节,暗示雍正的做法遭到广泛质疑,受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