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每一卷内容提要(3)(第1/2页)  红楼探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卷c《红楼梦》八十回钞本未完成之谜

    人们始终认为,八十回是未完成的作品,对此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异议。可是,笔者这一卷所要证明的是:八十回是已经完成的作品,并不是没有完成的作品,这和我们以往的认识完全不同。这个观点的提出,或许有些唐突,甚至让人无法接受,毕竟它给人的感觉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但事实胜于雄辩,作者和批书人的种种暗示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对此我们没有理由怀疑。

    作者和批书人对这个问题的暗示不止一处两处,基本上是一有机会便会加以提醒,加以点拨,希望引起读者高度的重视,不要误入歧途。笔者在这一卷中主要是将这些暗示一一列举出来,通过对其的深入解读和充分论证,证实了八十回的确是有头有尾的完整作品,它的“残”和“缺”是有意为之的结果,并非果真如此。我们所看到的“残”和“缺”只是一种假象,是隐藏真事的需要,在“残”和“缺”的背后,隐藏着“全”和“圆”的事实。

    作者把他的书比作中秋之月,贾雨村的开场中秋诗“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就直接点明了此书是完整的,根本不存在“残”和“缺”的问题。林黛玉和史湘云的收尾诗“盈虚轮莫定,晦朔魄空存”,则说出了无论阴晴圆缺,无论见月与否,其健全的魂魄始终都在,不会因外观的变化而有任何改变。

    第五卷c作者和批书人行踪之谜

    作者和批书人究竟何许人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红学界,无论是“考证”还是“索隐”都无结果。其实,作者把他们的足迹早已隐藏在了书中,隐藏在了“大荒山”下,书中的一僧一道就是他们的化身。

    可以说,这一僧一道的足迹无处不在,书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的命运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主人公贾宝玉就更不要说了,简直就是他们“点石成金”的杰作。然而,僧道的形象只是作者和批书人形象的一个方面,并非全部,在其他人身上也有他们的影子。可以说僧道只是这个线索的,后面还有其它的线索与之衔接,与之呼应,与之相辅相成。笔者通过“一僧一道与一芹一脂”c“探春—道人—脂砚斋”c“惜春—僧人—曹雪芹”的论述,顺藤摸瓜的探索出了一芹一脂即一僧一道;探春身上有道人的影子,其“秋爽斋”即“脂砚斋”;惜春身上有僧人的影子,而曹雪芹的名字就隐含在贾母命其一定要画的“双艳图”之中。

    通过上述一系列探索,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道人即脂砚斋,而脂砚斋就是作者本人。僧人即曹雪芹,而曹雪芹是书的象征。所谓一僧一道,指的是书和作者,或者说指的是真事和作者,故曰“双真”,由此便进一步确立了脂砚斋作者的身份。

    第六卷c四大家族政治背景之谜

    这一卷是探索里面真事的关键,四大家族的政治背景将直接定位这本书的性质和内容,对于揭开这本书的神秘面纱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是十分重要的一章。笔者的探索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护官符》,二是宝玉的梦,三是宗祠祭祀大典。

    《护官符》说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笔者通过对“护官符”内容的破解,得出其皇家的背景和性质。也就是说,这四大家族是一个家族,即天下第一望族的皇族。但为了隐藏这一事实,作者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手法,故意制造出了四个大家族的假象。“护官符”背后的寓意明确告诉我们,贾府就是皇宫,就是紫禁城,而主人公宝玉具有“至贵”“至坚”的品质,这个品质指的就是代表皇权的玉玺。所谓“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说的是金陵王是坐龙床的人,因为“做”和“坐”谐音。这就表明了主人公皇位世袭人的身份,故曰“袭人”。

    宝玉的梦发生在天上,这里巍峨的宫殿随处可见,说明这里不是别的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