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5章 、《》每一卷内容提要(7)(第1/2页)  红楼探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卷c胤祯的归隐生活之谜

    胤祯在民间生活了十九年,他是怎样度过这段时光的?《春柳堂诗稿》(下简称《诗稿》)留下了他的生活的足迹,为我们研究这个课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这一卷主要是对《诗稿》的内容进行的解读,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历史信息。《诗稿》分为三个部分,这三部分除了诗体不同外,在内容上也各有侧重。

    第一部分围绕“春柳”展开,强调了《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目的。“春柳”是《红楼梦》的别称,它来自“汉苑”c“隋堤”,具有很强的皇家色彩。这部分的第一首诗《春色满皇都》明确点明了《诗稿》的政治背景。诗人用“阊阖开黄道,东风出紫宸”c“花明三殿绕,柳媚九重新”把人们的视野一下子引向了庙堂,引向了紫禁城,引向了高高在上的皇都。读这一部分,一定要将《红楼梦》这个主题放入其中,否则就很难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

    第二部分主要围绕诗人的隐居生活展开,与第一部分形成了极大反差。这个部分可以说是“富贵气象一洗皆尽”,纸窗木榻c柴门矮墙c茅舍炊烟,处处散发着田园的气息,彰显着诗人逍遥自在的生活,把我们的目光一下子从庙堂引向了江湖,引向了空旷的山野。诗人闲适而又紧张,超然而又忙碌的隐居生活,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放浪形骸的隐士,而是一个“进也忧,退也忧”的赤子之心。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诗人无论是处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其忧国忧民的心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第三部分十分重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与亲友c宗室以及朝廷大员的往来情况,还透露了他与乾隆之间不曾间断的亲密关系。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它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对于《红楼梦》的创作,乾隆不仅知道,而且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它的问世提供了方便和条件。可以说,这本书的诞生,乾隆功不可没。

    当然,乾隆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诗中,诗人依然采用隐和寓的手法,用“夏公先生”的称谓代指。笔者之所以这样认为的理由有以下三点:第一c“夏”既是太阳,也是心,具有焦点和炙手可热的特点。在皇室或皇族的语境中,称得上“夏”的人,恐怕非乾隆莫属。第二c在这一部分诗人以帝宫这样的宏大场面开场,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乾隆的出场作渲染,作铺垫。第三c诗的内容提供了这方面的佐证,比如《喜夏公先生枉访宠锡瑶章因成惭谢》,诗人通过“夏公先生”亲自登门拜访,将自己“喜若狂”的心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并发出了“龙门重挹桂花香”的感叹。在《红楼梦》中桂花即袭人,也就是皇位继承者。诗人用它来指“夏公先生”用意十分明显,就是以此表明皇位得其主,家族和天下有望的意思。

    《诗稿》中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信息,笔者就不一一列举。总之,《诗稿》是胤祯在民间的生活记录,是我们了解这个人物一个不可多得的重要窗口,也是我们研究《红楼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应该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第十七卷c宗室子弟与《红楼梦》的关系之谜

    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就是宗室子弟对《红楼梦》这本书的底细比别人更清楚,更了解。而且,关于曹雪芹的话题,大都出自他们之口,其他人对此一无所知。从版本的考证看,早期版本出自王府的也有一两种。这就说明,《红楼梦》最早是在皇室流传,其底细只有宗室子弟知道,所以在这方面他们留下的诗篇也最多。

    笔者通过对敦敏c敦诚c永忠c明义等宗室子弟的诗文的研究,发现了他们与《红楼梦》的关系,发现了他们与隐居后的胤祯的关系,还发现了这些宗室子弟参与了这本书的创作和问世,为这本书的诞生做了大量工作的线索。这些事实主要来自他们留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