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70年代中恒生银行总部押汇部一览。
何善衡出任董事长,梁植伟出任副董事长,何添出任总经理。翌年,恒生迁入中环皇后大道中163号至165号一栋5层楼高的自置物业,全面开展商业银行业务。
??
??
设于皇后大道中的恒生总行,约摄于1950年代末。
当时,恒生为了在银行同业的激烈竞争中突围而出,独树一帜,以服务市民为宗旨,主要面向香港的中小型工商企业,面向市民大众。何善衡表示:“我们自始至终本着顾客第一的精神,并时刻提醒员工,不论是草根阶层,还是劳苦大众,只要他们一踏进恒生银行,便成为我们的上宾。”根据何善衡的原则,恒生订立了一系列服务守则,如员工要勤恳尽职,要反应敏捷,要培养忍耐、忠诚、整洁及乐于助人的精神,雇员更不可误导或批评客人,或与客人争辩,应该耐心聆听他们的需要,并即时答复,还要谨记客人的名字,
在客人离去时更应亲自送行等等。每当顾客踏进恒生银行,就会得到职员的热情招待和协助,如代填表格,引介至适当柜台等等。就这样,恒生透过一系列富有中国人情味的周到服务,拉近了银行与社会大众的距离,赢得了顾客。
永隆银行总部。
当时,香港一般市民和中小厂商仍觉得那些大银行高不可攀,因而纷纷转向恒生银行。这些新顾客主要是制衣、玩具、塑胶、五金及电子业的厂商,多为广东籍人,他们希望得到银行的信贷,但既无公司资产负债表,亦无足够的条件支持他们申请的贷款,但恒生银行并不介意,正如曾任该行副董事长的何德征所说:“因为我们不但认识他们,更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家庭情况及公司业务,我们乐意助他们一臂之力,香港的成就全赖这群人的努力。”〔13〕不少早期得到恒生协助的小公司,后来都逐渐崛起为大公司、大集团,成为香港制造业和出口贸易的骨干,恒生的业务也与它们一同成长。利国伟就曾表示:“这些公司对于恒生早期的帮助,铭记于心,至今仍是恒生的大主顾。”这成为恒生迅速崛起的极重要原因。
1959年10月,恒生将注册资本增加到3000万元,实收资本增至1500万元。1960年2月7日,恒生改组为公共有限公司,正式改名为恒生银行。同年,恒生先后在九龙油麻地和旺角等商业繁华地区开设两间分行,并积极在港九各区拓展分行网络。1962年圣诞节,恒生银行新总行大厦落成启用,楼高22层的大厦成为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在1965年危机前的10年间,恒生银行取得了非凡的进展。从1954年到1964年,恒生的资本账户从
630万元增加到5250万元,存款从2100万元增至7.2亿元;总资产从3200万元增至7.61亿元。〔14〕到危机发生前,恒生已超过东亚银行,在存款和资产方面成为香港最大规模的华资银行,并在银行零售业务方面开始成为汇
1972年广安银行与日本富士银行签订联营合约,右边握手者为广安银行创办人梁季彝先生。
丰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
与此同时,从银号转变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尚有: 永隆、大生、广安、永亨、大有、远东等银号或钱庄。永隆银号创办于1933年,1960年改组为永隆银行。大生银号创办于1937年,1961年改组为大生银行。广安银号创办于1938年,1960年改组为广安银行。永亨银号创办于1939年,1960年改组为永亨银行。大有银号创办于1946年,1962年改组为大有银行。远东钱庄创办于1958年,1960年改组为远东银行。
这一时期,一批现代商业银行也相继创办,包括大新银行(1947年)、中国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