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 章(第2/4页)  香港金融业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过,自1994年起,港府改革发钞银行与其他持牌银行的现钞jiāo收制度,官定汇率改为市场汇率。

    图5.11994年前港元联系汇率制度运作图解

    货币发行局制度

    本港的货币发行局制度确保本港的货币基础以外汇储备提供十足支持,而所用的固定汇率是7.8港元兑1美元。

    根据规范货币发行局制度所用的货币规则,货币基础任何变动(不论扩大或缩小)必须有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完全配合。

    英国于19世纪开始引入货币发行局制度,以减少运送白银的费用。香港最先在1935年推行货币发行局制度。目前全球最少8个国家或地区推行货币发行局制度。若推行得宜,货币发行局制度应具备下列特点:

    ● 简单

    ● 可靠

    ● 高透明度

    ● 市场可清楚掌握运作机制

    ● 具公信力

    近年本港致力强化及发展货币发行局制度,使之更趋向规范化,并藉此减少受外来冲击的机会。

    货币发行局调节机制:

    资 金 流 入资 金 流 入市场人士买入港元港元汇率面对上升压力货币发行局沽出港元货币基础扩张利 率 下 跌港元汇率保持稳定资 金 外 流资 金 外 流市场人士沽出港元港元汇率面对下调压力货币发行局买入港元货币基础收缩利 率 上 升港元汇率保持稳定

    (资料来源: 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货币简介》。)

    被誉为“联汇之父”的祁连活。

    根据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兑美元的官定汇率只适用于外汇基金与汇丰、渣打等发钞银行之间,并延伸到银行同业港钞市场。而在公开外汇市场,港元汇率仍然是自由浮动的,并由外汇市场上对港元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因此,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存在着两个平行的外汇市场,即官方外汇市场和公开外汇市场,也存在着两个平行的汇率,即官方的联系汇率和自由浮动的市场汇率。

    过渡时期货币金融制度改革

    1.2 港元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方式(2)

    港元联系汇率制度从学术上讲,就是“货币发行局制度”(Currency Board System)。该制度起源于英国殖民地时代,历史上第一个货币发行局是1849年在非洲毛里求斯建立的。作为殖民地经济的一部分,货币局制度曾被英、法、葡等国的殖民地和保护地广泛采用,盛行了一个多世纪。二次大战后。随着殖民地时代的结束以及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盛行,货币局制度逐渐被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制度所取代。1983年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实施,可以说标志着货币局制度在1980年代以后的复兴(见表5.3)。

    表5.3货币局制度在全球的实施概况

    国家/地区实施年份基准货币

    福克兰群岛1899英镑

    百慕大1915美元

    直布罗陀1927英镑

    法罗群岛1940丹麦克朗

    文莱1967新加坡元

    开曼群岛1972美元国家/地区实施年份基准货币

    香港1983美元

    阿根廷1991美元

    爱沙尼亚1992德国马克

    立陶宛1994美元

    保加利亚1997德国马克

    资料来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在货币局制度中,货币局代替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并随时准备按照既定汇率进行本币与储备货币之间的jiāo换。与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货币制度相比,货币局制度主要有以下两个重要特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