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司3成半股权,其余股权由10多名股东合占,包括和记黄埔、中信国际、合和实业等。当时,梁伯韬曾雄心勃勃地表示:“我希望我们在10年内成为中国的高盛(Gold Sachs)、摩根士丹利(Margan Stanley)或美林(Merrill Lynch)。”
百富勤国际总经理梁伯韬积极推动中资企业、国企公司上市。
百富勤创办后,遇到两个迅速发展的良机。第一个就是成功收购老牌上市公司广生行。广生行创办于1898年,是一家有百年悠久历史的化妆品公司,其产品“双妹唛”花露水,在香港家喻户晓,畅销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各国。广生行于1941年在香港挂牌上市,是当时香港股市的蓝筹股,素有“股霸”之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广生行转向地产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以收租为主的地产投资公司。1989年2月,长实主席李嘉诚应广生行董事局的邀请,向广生行提出全面收购建议,结果仅获得82.2%股东接纳(按规定须90%以上股东接纳才能强制收购其余股份),未能实现私有化目标。同年9月,百富勤在李嘉诚的支持下,运用“杠杆式收购”(Leveraged Butout)原理,以3亿资本额成功购入市值14亿元的广生行的控制权。〔6〕
百富勤的第二个机会,是透过广生行成功控制另一家上市公司泰盛发展。泰盛发展创办于1972年,同年10月在香港上市,原是一家地产发展公司,20世纪70年代中期转向证券投资,成为一家典型的华资证券公司。其创办人香植球素以对股市预测准确闻名,人称“股坛怪杰”。不过,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到1987年10月全球股灾及1989年政治风波的冲击,香植球萌生退意,这为百富勤国际的介入提供了良机。
1990年2月,百富勤国际透过广生行以4.78亿元价格购入泰盛发展34.9%股权。同年5月,泰盛发展易名百富勤投资,并斥资2.6亿元向百富勤国际购入两家全资附属公司百富勤融资和百富勤证券,实际上是百富勤国际借壳上市。1991年4月,百富勤集团宣布结构重组,从原来广生行持有百富勤投资改组为由百富勤投资持有广生行,前者以投资银行及证券业务为主,后者则以地产业务为主,职责分明。
百富勤重组后,即透过百富勤投资在香港的投资银行、证券业大展宏图。20世纪70年代初期,香港的证券及投资银行业基本上由英资垄断,当时汇丰的获多利、怡和的怡富,以及宝源投资等鼎足而立。进入20世纪80年代,一些美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如美林入股新鸿基公司,万国宝通透过附属公司唯高达,开始在香港证券及投资银行业大展拳脚。不过,20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外资投资银行在香港的业务有所收缩,这为百富勤提供了发展空间。当时,华资财团的势力在香港迅速抬头,并活跃于收购、兼并、重组、集资及证券投资等领域。百富勤凭藉其与华资大亨们的密切关系,在香港市场迅速崛起。
1992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视察广东,内地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百富勤及时把握机会,为中资公司和国有企业安排融资并推荐上市,掀起了红筹股和H股在香港上市的热潮。百富勤透过全资附属公司百富勤融资,在短短数年内在香港投资银行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率,尤其是在安排红筹股和H股上市方面处于领导地位,它先后策划上市的红筹股就有中信泰富、海虹招商局、中国海外、上海实业、深业控股、北京控股、越秀投资等。1992年以来,百富勤安排上市的红筹股、H股所筹集的资金就达到126亿元(见表6.1),董事总经理梁伯韬更因积极推动中资企业、国企公司上市而被誉为“红筹之父”。
表6.1百富勤安排上市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