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 章(第1/4页)  香港金融业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出入,要求陈广鸿解释,陈接连两日向联jiāo所jiāo代后,自动向警方投案。

    接二连三的中小证券行出事,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这一方面反映了金融风暴对香港证券业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香港证监当局的监管漏洞。有鉴于此,特区政府发布证券公司属下财务公司监管守则咨询文件,修订证券条例,并加强对股票按揭的监管。但有评论认为,这样一来,华资中小证券行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收窄。

    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金融体系的冲击

    3. 1998年特区政府“救市行动”

    经历了1997年10月、

    1998年1月及6月3次狙击后,国际大炒家并没有善罢甘休,

    又在1998年8月部署了一场更加惨烈的港元狙击战。

    这次,他们的来势更凶猛,

    部署更周密,而且直接在汇市、股市、期市3个领域联合出动。

    当时,市场有消息指出,国际大炒家计划从狙击港元入手,推低股市、期市,

    将恒生指数炒低至4000点水平,从而藉股市、期市淡仓获得巨利,

    并对联汇制形成更大压力,形势相当严峻。

    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金融体系的冲击

    3.1 特区政府的“救市行动”(1)

    踏入1998年8月的第一周,在谣言四起的市场气氛下,国际大炒家突然再度发难,狂沽港元。8月5日,国际炒家在短短半天就抛出约290亿元(37亿美元)的沽盘,同时买入远期美电,沽售利率期货合约,将港元兑美元的汇率推低至7.75的关口。港元利率期货市场成jiāo暴升,单日总成jiāo合约逾8300张,创下新高,比1997年10月金融风暴期间近6700张的最高记录还高出1600张。在此之前的8月4日,未平仓合约已经累积到32000张。

    面对这次大规模的狙击,香港金融管理局改变应对策略,动用3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7.75水平买入被沽出的240亿元,并将这笔港元全数存入银行,以应付当年度财政预算中可能出现的210亿元庞大赤字所需。另外46亿多元(6亿美元)的沽盘则由其他银行承接。这一做法,大大减轻了银行同业市场的压力,因而没有像前几次那样引起同业拆息的大幅攀升。某海外基金还为此曾致电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投诉金管局未按货币管理局的原则运作,令其遭受损失。

    国际大炒家索罗斯,他旗下的

    量子基金被传狙击港元。

    当时,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仕仁指出,这次炒家狙击港元,有两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一是不仅对冲基金沽空港元,投资银行也参与其中;二是炒家不仅利用香港经济疲弱和公司业绩不佳作为沽空港元借口,而且还散布人民币贬值的谣言,以此产生“杠杆效应”,造势冲击港元。

    到8月13日,香港股市在炒家累积大量恒指淡仓、谣言甚嚣尘上的恐慌气氛中急挫,恒生指数报收6660.41点水平,创5年来的新低。当时,市场传闻国际大炒家手持约10万张恒指期货淡仓合约,即将在月底结算。恒生指数每下跌1点,它们即可赚500万元,形势危急。在这种情况下,从8月14日起,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透过获多利、和升、中银、鹰达等“御用经纪”,大手吸纳汇丰控股、香港电讯、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中国电信、中电控股、恒生银行等超级蓝筹股,以推高大市。港府入市干预当天,恒生指数上升564点,报收7224.69点,升幅达8%。从8月18日到8月2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不断动用外汇基金入市干预,使恒生指数维持在约7800点水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