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陷在清河口。而守株待兔多时的周军趁势杀入,陈军完全崩溃。
三万步兵毁于一旦,而主帅吴明彻也被生擒。不久他被宇文邕加封为怀公,忧愤而卒。
而萧摩诃亲率八十骁骑一路冲杀,给后头的骑兵杀出了一条血路,终于突出重围。第二日,幸运抵达了淮南,算是全军而返。
陈顼在北伐前,曾咨询过两位大臣,遭到了激烈反对。一个认为放弃舟船之利,去北地与骑兵争雄,是扬短避长;另一人认为师老将骄,不宜攻伐。反正他们传达的意思是:陛下,你老老实实呆着吧,保境安民才是长久之计。
打个很伤人的比方,你就武大郎的身板和财力,却偏偏去经营西门大官人的风流事业,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陈顼志大才疏,终于选择在一个错误的时间(迟了半年)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本应该是齐国)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放弃舟楫之利,在平原与骑兵争雄)。
这场大败后,陈国老实很多,不再言谈北伐之事,只求自保了。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18
天妒英才
对于陈朝,宇文邕并不着急吞并,这是举手之劳的事。他眼中还有更大的敌人日渐强大的突厥。而这两个敌人,他都准备在两三年内全部扫平。
他选择的是先北后南、先强后弱的军事策略。为了消灭北齐,宇文邕容忍了突厥很久。而突厥利用周齐两国相争,从中渔利,完全把自己当成了老子他们的可汗的确是这么宣称的。
突厥虽与北周结亲,可暗中也在支持北齐。而北齐灭亡之后,它的残余势力也得到了突厥的支持,经常骚扰北周幽州一带。
只要突厥存在,只要这个强大的游牧集团存在,始终是北周的心腹之患。宇文邕等一切准备妥当,决意北伐突厥。
可这场大战却没有发生。
因为宇文邕突然病重了,倒在了离长安城不远的云阳宫里。四天前,他还要御驾亲征;而四天后他倒下了;再过三天,征伐部队停止了所有军事行动。
这场病毫无先兆,突如其来,一向强壮无比的宇文邕,一下子自觉来日无多。他将宇文孝伯他最为信赖的朋友,召到身边,嘱托后事。
到了六月初一,便是停军的第二天夜里。宇文邕撑回到了长安,与世长辞,享年三十六岁。
如果再给他一点时间,这场自西晋失鹿之后的三百年分裂混战史,应会在他手里结束。而今天,几乎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
他坚强,能在权臣手下隐忍十几年;他尊敬文士,独尊儒家灭齐之后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能得到李德林这样的才子可以效力;他有人情味,四次解放奴隶;他注重民族团结,府兵里已有一半为汉人。
他几乎没有道德上的缺陷,他是儒家尊崇的完美皇帝。
后来,五代的后周,竟然也几乎出现了一个和宇文邕同样命运的皇帝周世宗柴荣。柴荣破北汉,破南唐,近于宇文邕灭齐击陈。可柴荣也在准备北伐契丹时,身染重疾,不幸身亡。最悲惨的是,王朝的命运也几乎一致全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在我眼里,结束南北朝的其实是宇文邕。
可惜,天妒英才,壮志未酬啊!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319
宇文的荒唐岁月
继位的是宇文邕的长子宇文。在父皇的葬礼上,这位周王朝的新君,镇定地让人心寒面无戚容,就差鼓盆而歌、欢呼雀跃了。
父皇死了,略有点人xìng,或稍有点演技的政客,总会愁眉不展,挤也挤出几滴眼泪来。可这位新君连戏也懒得演,他抚摸自己腿上的伤痕(腿上的伤最厉害,别的地方也多的是),痛骂:你死得太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