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5 章(第1/4页)  永乐大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冰冻渡过了白河,直指李景隆结营所在的郑村坝。郑村坝在通州西北二十里,东距北平也是二十里,俗称东坝。李景隆也派出了都督陈晖带领骑兵一万渡河迎击燕军。但两军走的不是一条路,没有碰上。陈晖探知燕军已经渡过白河,便调头向燕军追来。朱棣率精骑还击,乘陈晖渡河之机,大败之,这时河上的冰忽然断裂,官军溺死甚众,陈晖仅以身免。

    李景隆军守候在郑村坝已经好几天了,军士日夜戒严,天气寒冷,许多人冻坏了手脚,斗志早已松懈,结果燕军连破李景隆七营。双方主力发生激战。朱棣带人马作为奇兵左右冲击,战争从午时一直打到酉时,李景隆军渐不支,伤亡惨重,还有不少人在阵前投降了。寒冬日短,天很快就黑了,战场的刀qiāng声渐渐稀落,却不断从这里那里传来痛苦的呻吟、呼唤。朱棣下令收军,将士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营地,汗水血水粘在身上,北风吹来,冰冷彻骨,都指挥火真敛了些破马鞍在朱棣面前升起了一堆火。通红的火焰在活泼地跳跃,把一束束火舌喷上夜空。在滴水成冰的寒夜里,火就是生命。它是战场上那些游魂幻化的还是从这些生存的勇士心中升腾的?此时此刻,将士们的心里是思念着自己的妻子家人,还是dàng漾着敌死我伤的骄傲和荣耀呢?他们也想过为什么要到这天寒地冻的荒郊野外来厮杀来流血吗?

    天冷极了,几个甲士见到火光纷纷走拢过去要分享一点那火的温暖。朱棣身边的卫士发出了吓人的呵斥,不许他们靠近。是啊,他们不怕持刀的敌人,敢于拼将一腔热血上前厮杀,却慑于这些爪牙的虎威,只能屏气后退。朱棣听到骚动,连忙说:“此皆壮士,听来勿止。饥寒切身,最难忍者。吾拥重裘,尚犹觉寒,吾恨不悉令其附火,而忍呵叱之乎?”这就是将兵者高明所在!别看他拥着重裘,傍着火,但他的几句话便能打动人心,便能让人明天上战场上替他去冲锋陷阵。将士们都说:“仁人之言也。”是啊,在宁静的寒夜,将士们也许没有停止思考,但他们的想法是那样单纯,他们只想到要忠于燕王。他是龙种,说不定就是真命天子呢!

    第二天一早,探报来说,李景隆军夜里拔营逃掉了,辎重却没来得及带走,许多马匹也留下了,部下有人请求追击,朱棣决定不再追赶,而是乘胜直抵北平城下 。这时包围北平的官军队并不知李景隆已拔营南下,仍然坚持不退。张玉带兵列阵而进,连破官军四垒。这时朱棣带兵赶到城下,城中守军见救兵来到,也鼓噪而上,内外夹攻,官军大溃,再加上听说李景隆已撤,更无斗志,便也丢弃兵甲粮草星夜南奔了。

    这一战役,燕军获得了全胜。朱棣又回到了北平城。诸将都称赞燕王的神机妙算。其实燕王也有点后怕,当初诸将请求先破李景隆再攻取大宁,朱棣把北平放在一边去攻大宁是很冒险的,北平万一失守,那是后悔也莫及的,因此不能总这样冒险。朱棣说:“此适中尔,无足喜也。卿等所言皆万全之策。我未用卿等言,以其有可乘之机,故尔。此不可为常。后毋难言。”他称赞了大家的万全之策,要求大家以后有什么谋划,还要坦率地讲出来 。

    李景隆军从北平撤退南下,驻于德州。打算集合多处军马于明年春天再行大举。建文帝并不以暂时的挫折便改变对李景隆的信任。如果说黄子澄等人无知人之明、误君误国的话,那么建文帝的推诚任人,衷心倚信,则并非全无值得嘉与之处。这年十二月,建文帝给李景隆加太子太师衔,并赐给玺书金币、珍、貂裘 。建立帝惟恐李景隆权轻势弱,威令不行。第二年正月,再派中使带玺书,赐以黄钺弓矢,许以得专征伐 。李景隆本非草木,受到皇帝如此隆遇,能不奋发自励,竭忠报效吗?

    中分天下之约

    现在,让我们来补述大宁之战。

    朱棣与众将带兵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