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送修电视机内藏纸条,被囚少女得救(第1/5页)  省报总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给经济部c科教部布置了两个重大采访策划后,刘平原又找到了时政部主任宋晓斌,希望他也能在近期内搞一个带响的新闻,实现新年开门红!宋晓斌在脑子里将手头的线索梳理了一遍,觉得暂时还没有。宋晓斌不敢怠慢,钻山打洞。



    新年伊始,清江日报的报纸厚了,新闻新了,版面美了,更可喜的人,接连推出了重头报道《世界高铁的引擎》c《中国,谁来夺诺贝尔奖》。两个报道都是独家,在读者中反响强烈。



    那几天,报摊上原来无人问津的清江日报,精明的报贩们把特稿摆出来,卖得很火,省会上千个报摊,一次便卖了上万份。这在清江日报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甚至连一些流动贩童都闻讯而来,拿去了不少报纸,他们以特稿的报道做噱头在车站码头叫卖,亦相当抢手。这在同城媒体中引起了震动。



    宋晓斌上午正在办公室审稿,sh一u ji突然响了。原来是省公安厅政治处的新闻科长徐华打来的。sh一u ji那头传来了兴奋的声音,说是抓到了一个很特别的题材:益水市今日破获了一桩离奇的案子。一农民在地窖里囚了一名少女做性奴,少女将呼救的纸条藏在待修的电视机内,终于获救。



    宋晓斌感到心跳明显地加速。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猛料呀!之前,宋晓斌跟徐华打过招呼,让他有好题材一定优先告诉他。徐华跟宋晓斌是好朋友了,他没有食言,此线索他还没有告诉第2家同城媒体。宋晓斌请他帮忙,不要告诉别的媒体。他马上去向老总汇报,争取马上赴益水市采访,稿子明日见报。徐华一口答应了。能与宋晓斌合作,在清江最权威的媒体省委机关报上搞报道,他求之不得。



    宋晓斌先报告了主管老总李青春。李青春是个容易搞定的领导,不但宋晓斌自己的选题他不怎么挑这挑那,就是一般编辑记者的选题,报上来他也乐于放行。



    李青春毕业于省内一所普通的大学,学的是经济。他很会做官,5年前44岁时,便登上了木州市市委常委c市委宣传部部长的高位。这位部长写官样文章很有一套的,常常下笔洋洋洒洒。不过,他的文章,离生动十万八千里。



    爱写文章的宣传部长对新闻情有独钟,很想到到省委机关报清江日报去做个副总编什么的。为此,他到省里一个管新闻的领导那里走动了多次,4年前,终于如愿以偿,调到清江日报做社委。开始分工时,社委会想让他管经营这条线,因为报社不缺搞新闻的,而搞经济管理的人才,则相对匮乏。无奈李青春不愿意,他一心一意想搞新闻。最后,社委会只得遂了他的愿,他成了社委c副总编辑。



    抓新闻,新闻敏感最为重要,但他这方面毫无优势。有一个关于他的逸闻很能说明问题:



    他调来报社的第2年,一次到上海出差,坐动车回来到达离清水市火车站10公里处时,发生了异常严重的客车与货车相撞事件,8节车厢脱轨侧翻。事后统计,死伤200多人,其中死亡25人。好在他所在的车厢没有脱轨侧翻。但是,巨大的冲击力也把车厢搞的鬼哭狼嚎,大部分人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惊吓就更不用说了。李青春是该车厢受伤最轻的人之一,只有一些擦伤而已,无大碍。



    这是一起震惊全国的重大火车事故。李青春回过神来之后,没有想到这是一个重大灾难第一时间直击报道的绝好的机会,而是首先想到了用sh一u ji给妻子报平安。他怕到时妻子知道出车祸了,为他担心,因为他之前已告诉妻子,他是坐这趟动车回清江的。之后不久,救援人员赶到,惊魂未定的他便坐救护车回来了。当然,他也不是没有一点新闻敏感,在车上,他还是给宋晓斌打了diàn huà,告诉他火车出事了,让速派记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