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第1/3页)  碧玉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词云:鼓角翻江,旌旗转陕,益州千里云昏。有客哀时,江头自拭啼痕。谁知铁马金戈际,共闲宵,细雨清樽。喜风流词笔,人间玉树还存。是非成败须臾事,任黄花压鬓,相对无言。虎战龙争,几人喋血中原。莫随野老吞声哭,纵眼枯,不尽烦冤。付驿亭落花,他年此际消魂。——调寄《高阳台》

    话说庚子拳乱,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两宫西狩,驻跸西安行在。端方时任陕西布政使,迎鸾护驾,很会当差。时方夏日,西安天热,慈禧老佛爷想喝冰镇酸梅汤。端方便着属下想法,一个陕西本地人告诉他,西安百里之外的太白山一古洞内有万年不化之冰。此冰生于天地造化之时,最是纯粹,人若食之可身轻体健,延年益寿。那练功修道之人食之,除功力增加百倍之外,得道之人还可白日飞升。但要下得古洞取冰,需用宝物祭祀守洞的金龙,方能取冰;否则,取冰之人枉丢性命。你如用枪炮去打轰那金龙,金龙固然腾飞远避,但那冰也不能食用了。所以从古自今,并无一人食得那稀世之冰。

    端方将此事奏明太后,那慈禧听说有如此绝品,她是个骄奢之人,那里肯放过这绝世口福,便随手取下手腕中的一串碧玉珠子,说道:"将我这串珠子去祭祀那孽龙总可以了吧!""嗻!"端方退下后,立即组织人马,打造工具去那太白山古洞取冰。

    那冰取来后,行在御膳房做成酸梅汤,慈禧饮后感觉果然是沁人心脾,绝域佳品。心中大喜,随手就将祭祀金龙的碧玉珠赏给了端方。端方感慈禧太后的恩宠,将这碧玉珠须臾不离身。当差更卖力,又在行在打造了一间冰室,每日着人用车连夜将冰运来,镇在冰室之中,慈禧太后居住其中甚是凉爽舒适,多余的冰又做成各种饮料供行在的大小官员c太监宫女饮用,讨得上下都欢喜,人人称赞端方会当差。

    后来端方在四川资州(今资阳)遇害,这碧玉珠便流落到了四川。由此引出一段chuán qi,听在下慢慢地道来。

    川人喜喝川西南山野间产的茶。这茶可以说是色c香c味c形都具备。当沸水冲泡一会儿之后,揭开茶盖,就会清香扑鼻。泡茶的茶具一般是三件为一套:茶盖c茶碗c茶船子(茶托),俗称"盖碗茶"。茶桌大多是小方桌c小长条桌c或小圆桌,坐的是有靠背和扶手的竹椅,无论正襟危坐或斜倚靠背都舒展自如。

    绵竹县东门大桥傍有一家"饮涛"茶馆。茶馆临河而建。临河一边是半边吊脚楼,正门朝往半边街,因一边是河,一边是街房,马路在二者中间穿过,故称作"半边街"。从马尾c汉旺山区流下的河水从大河半个多月下来,在"饮涛"茶馆书场还是很卖座的。茶客都是"老书迷",哪一部书没有听过?今天哪个动刀,明天哪个人头落地,书中的枝枝叶叶,那些书迷都是心中有数的。正书说得好,还要插科打诨给茶客书迷提神,寓嘻笑怒骂于稗官野史之中。于是半截在绵竹县城名声大噪,于西门上也是说评书的艺人"潘三俠"并称为:东杨西潘,俨然是杨家将与潘仁美对阵。流到清道乡进入射水河,最后汇入石亭江。

    由于"饮涛"茶馆在城乡结合处的东门河边,一天里面闹哄哄的。烧烟赌钱c编方打条说烂事的;陪嫖伴赌c看相算命合八字的三教九流的人进进出出,很是热闹。到了晚上附近的手艺人c小商小贩一天的工作完了,则到"饮涛"来喝茶听评书。说评书的艺人外号人称"杨半截"。因为他说一部书经常不说完,又开始从头说另外一新书了。所以听评书的茶客给了他这个外号。其实是茶客并无贬义,只是由于国人爱给人起绰号的原因。

    杨半截原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好博览,对历史掌故颇为娴熟,历代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皆下过苦功。清廷废科举之后,遂在乡下做塾师。后遇一评书艺人在他教书的乡场茶馆内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