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若你知晓(下)(第1/2页)  旧年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父亲!”一个清亮的声音传了过来,杨崇笙向外看去,心中暗想,定是杨泽兴回来了。

    随即映山便跟了进来。“映山无能,还请老爷责罚。映山方才本告诉公子您与施大人在屋中谈事,可公子听闻您回来,心中欢喜,便不顾一切地闯了进来。”

    “孩儿正是知道是施伯伯在此而非他人,才敢在父亲面前如此无理。”面前的少年未等杨崇笙责罚,便直直的站着拱手行礼。兴许是跑得急了,他还在大口地喘着气。

    “小世侄所言极是。在施伯伯面前,还讲究那些繁文缛节做什么?不过许久未见小世侄了,好像又长高了不少。”施应成仰头看着少年,眉眼中似乎都闪出了笑意与欣慰。

    阳光丝丝点点地洒进屋里,照在杨泽兴好看的侧脸上。少年身材高挑,头发整齐地梳在后头,衣着简洁得体又不失气度。他的脸部轮廓棱角分明,皮肤白皙,鼻梁高挺,眼睛中填满了灵动,更显得有神。一旦笑起来,一排洁白的牙齿便一齐露出,洋溢着温暖而又治愈的笑容。

    “施伯伯说笑了。再过一月泽兴便满二十三岁了,哪里还有再长高的道理?”杨泽兴笑起来时,眼睛会不由自主地弯成了月牙,只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你瞧瞧你这孩子,我不在的这两个月,好的东西没学多少,这油腔滑调倒是学得越来越多了。”杨崇笙站起身来,将杨泽兴的毛巾递给他。“看看你热的,赶紧歇歇。”

    “既然小世侄回来了,杨兄便先忙吧。我先行告辞了。”施应成站起身来,行了个礼。而杨崇笙也跟着站起身来,在他身后回了个礼。

    “映山,帮我好生送施大人出去。”

    “父亲,你刚刚在跟施伯伯说些什么啊?”杨泽兴放下杯子,好奇地问着。杨崇笙看了他一言,“你这臭小子,不是一向对军事和朝政不闻不问吗?平日里问你之时,你都不声不响的,怎么今日反倒问起我这个来了?”杨泽兴坐了下来,有些不服地瘪了一下嘴,“那是从前,我觉得与我无干,因而不愿意牵扯进去。可如今我已经长大了,身为南夏子民,国家的兴衰自然牵连到我,我应当有权知晓。父亲,你可别以为我什么都不懂,你们不就是在谈论楚将军领兵南下的事吗?”

    杨崇笙本不太想让他知道这些,便想找个理由随便搪塞过去。可他既然说了出来,倒也不便阻挡。杨崇笙便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想着自己的儿子究竟能说出些什么花样来。“哦?既然如此,你便说说你的看法?”

    “是。那孩儿就斗胆一叙。”杨泽兴看起来似乎有些不知所措的兴奋。

    “近些年宁宋屡屡率兵进犯,楚将军身为镇国大将军,领兵出战本就是合乎情理之事。驻守中原便算是他的策略之一。经过几月激战,我军屡屡处于劣势,军心不稳可是战场上的大忌。在战场上根据敌人的行动而改变战略更是一个将军应有的素质。难道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军都要固步自封,迟迟不变吗?”

    杨泽兴顺手在一旁的书架上翻拢了一下,展开了南夏与宁宋的地图,指着梁西说,“例如说,我得知楚将军原本的计策是镇守梁西,东西两边同时派承坚军南下,包围宁宋的几座重要城池。挑选梁西作为下手的地盘对我南夏十分不利,但也不是无计可施。此次进犯南夏,宁宋意图攻击而非防守,围谷军兵力八万,有五万都集中在了梁西边境,由此可见宁宋国界的两边防守薄弱。楚将军带领的两万后军若是死守梁西,地形缜密复杂,不利于攻下,少说也能够坚持个五六天。承坚军若是同时向宁宋腹地的两侧突围,势必会扭转形势,将我军立于主动之地。后方连郡还有三万承坚军,到时不论宁宋如何不放,都势必无可翻身。”

    杨泽兴又拿起桌上的笔,在宁宋国界上画了一条连续的曲线,“只是父亲您看,如今的形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