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带队下乡(第1/2页)  碎月如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带队下乡的日子到了,毛大年一大早就拎着一只旅行包来到了学校操场。操场上早已人声鼎沸。

    因为今天即将出发的是第一批响应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所以学校还特意安排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仪式。

    和那天报名的场景几乎一样,校园里到处彩旗招展,到处是横幅标语,高音喇叭反复播放着最流行的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

    最让人感动还是那些前来送行的家长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不外乎都是对自家的孩子进行最后的叮呤嘱咐。有感情脆弱妈妈们早已是泪水盈盈,弄得像送儿送女上前线一般。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溜停放在操场边上的七、八部大客车。车头披红挂彩,车身两边也是披挂着醒目的大红横幅。欢送仪式一结束,下放的知青还有带队的老师将会立马乘上这些大客车浩浩荡荡奔赴农村广阔天地。

    随着哨子声不断响起,各班同学已分别按班级排好队伍,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中央。接下来是校长致欢送词,再接下来是由少先队员给大哥哥大姐姐们带上大红花。作为第一批插队知青,他们无不怀有一种无上的荣耀感!

    要知道,这在当年既是一桩了不得的重大政治任务,又是涉及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啊!

    毛大年看着眼前的这些年轻的学生,不禁想起自己当年参军入伍时的类似景象:也是肩背背包,胸佩大红花,在万人瞩目中骄傲地踏上那无法预知的征程。

    毛大年这边还在遐想中,那边却骤然响起热烈奔放的锣鼓声,把毛大年吓一跳。那是几名工宣队师傅打起了锣鼓,果然是“咱们工人有力量”。那铿锵有力的锣鼓声震天动地雄壮无比,一下子将操场上所有人的目光全部吸引了过去。

    不能不说这催征的锣鼓还是非常鼓舞斗志,激发豪情的。同学们情不自禁挺起了胸膛,迈开大步,按口令登上指定的客车。

    “毛主任!毛主任!”

    听到有人叫自己,毛大年连忙转头一看,只见张小娟从远处气喘吁吁地跑过来。

    “你在这啊!我还到处找您呢!我生怕您也……”张小娟说到这突觉不妥,忙闭口刹车。毛大年对此也没多加在意。

    这次学校派两男两女共四名教师带队。为了工作方便,毛大年和王光明主要负责男生这边的一些安排,而张小娟和罗艺华则负责女生那边的具体事务。毛大年同时还兼任这个四人小组的组长。

    “怎么就你一个?小王和小罗呢?”毛大年正急着此事呢,所以忙问。

    “我开始也奇怪为什么到处没看见他们,刚才问过方校长才知道,王老师突然拉肚子,本以为吃点药就能止住,可根本没用,现人在医院里吊水呢。罗老师是孩子发高烧实在走不开,她跟方校长暂请了两天假,说是等她婆婆从乡下赶过来接手,她再直接赶到吴江县城与我们汇合。”张小娟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缓了口气,又补充说道:“方校长还说看来今天只能我们俩带队先出发了。”说完,张小娟仿佛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似的,眼睛怯怯地注意着毛大年的反应。

    毛大年不禁皱了皱眉头,这四人小组还没出发,就先落下两人,看来出师不利啊!

    张小娟说的方校长原是江城一中副校长,朱峰被揪之后,方副校长则被上面临时指定代理校长。而罗老师的情况,毛大年也略有所知。她爱人是空军飞行员,一年到头战备、训练、值班的,在家待的天数屈指可数,所以罗老师一天到晚总是家里家外忙得团团转。当初,选她做带队老师时,毛大年就提出异议,可学校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别人,商量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让她先顶一下,等有合适人选时再把她替下来。

    上午9点整,客车载上200多名风华正茂的年青学生终于开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