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初到吴江(第1/3页)  碎月如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车队就停在吴江县委大院外面。同学们纷纷下车,简单整理了一下行装,然后列队跟在毛大年和张小娟身后,在县知青办工作人员引领下走进县委礼堂。

    待大家在简易的长条凳上坐定,吴江县委知青办主任张大林代表吴江县委县政府,向在场的所有知青和带队老师再次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张主任免不了又说了一大套官面上的话(此处省去300字),末了,张主任着重强调前面的路是坎坷而又艰苦的,农村与城市之间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思想观念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

    这等于是在含蓄地告诉那些青年学生:广阔天地确是可以大有作为,但还得有吃大苦流大汗的准备,对于城里娃来说,尤其要有过艰苦生活的思想准备。

    这个预防针他得打,但为了不让学生们泄气,他又说道:“当然,县知青办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广大知青提供大力帮助和各种支持。县知青办就是专门负责这方面工作的。相信广大知青有能力、有决心,也有信心在这广阔天地里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当天下午,毛大年、张小娟就和来自吴江十个公社的书记们就知青的安置分布一一进行交接落实工作。这中间的调整、搭配、增减等繁琐之事就不一一细说了。总之,陆陆续续地就有五个公社的公社书记直接领走了120多名知青,还有一部分公社书记尽管也拿到了相关学生名单,但因为其所在公社距县城路途较远,所以只能先在县城住一晚,等第二天再将学生带回所在公社了。

    看大家忙了整整一下午,县知青办张主任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就主动提出晚上大家就在县委招待所吃个便饭。县委招待所条件大体上还过得去,有现成的圆桌面往平时用的方桌上一放就是一个大圆桌了。毛大年和张小娟因是远道来的,算是客人,故被安排坐在上首,和张主任紧邻,其他几位公社书记就随意找个位置坐下了。

    说是便饭但也不能太过简单,待大家基本坐定,服务员端上来的有鱼、有肉、还有山粉条子炖白菜等等,这些菜品在那个时代已是挺让人眼热解馋的了。尤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桌子中间位置还放着两瓶当地特产瑶池大曲,这酒属于高度酒,不光在当地,即便在全国也小有名气。

    张主任见酒菜都已上齐,便率先站起来,手执酒杯,对着大家说道:“今天大家辛苦了一天,我们知青办也没啥好的招待大家,仅略备薄酒,不成敬意,不成敬意啊。我先敬大家一杯!”说完,一口干尽。其他人也都随之干了这杯,只有张小娟象征性的抿了一点点。

    毛大年知道接下来该他了,待服务员再次斟满酒杯之后,即站起来说道:“初到贵地,承蒙吴江县政府如此热情接待,真是不胜感激。至此,我也就借花献佛敬各位一杯。”言毕,干下杯中酒。

    毛大年刚刚放下酒杯,旁边张主任就开口说道:“客人都已先敬了,你们这些做主人的也应该有所表现吧!”

    旁边的几个公社书记早就蠢蠢欲动了。听到张主任这边一发话,马上有个身材矮壮的男子走到张小娟身边,说道:“张老师,初次见面,我也不擅长什么客套,我先干为敬了!”说完,就一仰脖子,一杯下肚了。毛大年记得张主任刚才介绍过,这位是杨湾公社的郑书记。

    张小娟不善饮酒,面对这个场面马上变得有些手足无措,但她知道一点不喝好像也过不了关,只好说:“我象征性喝点,行吗?”

    看着张小娟那未醉先红的漂亮脸蛋,郑书记似乎更觉得有味道,他顺手拿起桌边另一杯酒又一饮而尽,说:“我干两杯,你干一杯怎么样?”见张小娟还在踌躇,他又端起第三杯,眼睛盯着张小娟,似乎在问:“要不,我干了这第三杯换你一杯怎么样?”

    张小娟这时已没退路了,只好闭着眼睛,皱着眉头,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