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末冬之寒(第1/3页)  碎月如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场《闪闪的红星》看完,晓东仿佛获得了一种全身心的舒畅。这一方面固然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弥补了他没看到电影《创业》的缺憾,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他从电影《闪闪的红星》中获得了某种心灵的激荡。

    因为电影中的主角潘冬子和他年龄相仿,可在面对那那么严酷、复杂,而又惊险的斗争环境时,却是那么沉着冷静,那么机智勇敢。在历经重重磨难,并取得诸多令人惊叹的大小战果后,潘冬子最终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红军小战士。太了不起啦!

    晓东暗自决心就让潘冬子精神作为自己迈入新生活的原动力吧!所谓新生活也就是晓东再过几天,暑假一结束,便要升入高一,成为一名高中生了!可不要小看了高中生哦!晓东隐隐记得老爸对自己说过:能把高中念毕业了,你孬好也算是一名知识分子了!

    虽然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并不受人待见,甚至还背有‘臭老九’的骂名,但晓东也许是长久以来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对知识分子从没有一丝一毫的疏远或轻看之意,相反,却对有知识、有见识、或有本事的人一向莫名亲近,甚至崇拜有加。

    夏去秋来,转眼又到了岁末了。

    随着北方西伯利亚的寒流的一次次大举南下,江淮平原也渐渐进入了实实在在的寒冬季节。一场大雪过后,整个省城已是银装素裹,千里冰封。地上,马路上到处都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那些古宅民居的四角都挂上了一串串‘冰溜子’。尤其难得一见的是马路边的冬青和松柏上全都披上了厚厚的‘雪挂’。真是好一派‘北国风光’啊!

    户外的风虽然早已停了,雪也住了,可寒气如锥,即便身处室内也能全然感受这滴水成冰的清晨寒冷。

    闹钟已响过两遍。晓东和晓斌不敢再赖床了。天再冷,这学还是要上的啊!两人咬牙切齿地哆嗦着爬出被窝,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套上上下绒衣,以及棉衣棉裤棉鞋等行头。紧接着,两人又三下五除二地刷牙、洗脸,前后不到一分钟便把这些全都搞掂。

    趁着晓东热泡饭的这会功夫,晓斌拢着双手,一边不住地朝着手心‘哈’着暖气,一边对着晓东嘟囔着:“往年这时不像这么冷啊!这元旦刚过咋就这么冷呢?冷得出奇啊!”

    晓东闻言拍了拍晓斌的肩膀,一副老气横秋地样子说道:“小童鞋,想想人家潘冬子,也许就不觉那么冷了!”

    “哼,动不动就拿潘冬子做榜样,我看你干脆把毛晓东改成毛冬子算了,反正你们俩名字里面都有……”

    晓斌正说着,却见晓东突然将食指搁到唇边‘嘘’了一声。

    晓斌一脸茫然地看着晓东,不明就里地问道:“什么情况?”

    “听!外面有声音。”晓东神色有些惊诧地说道。

    晓斌立马竖起耳朵聆听门外的动静,果然依稀听到远远传来的那飘忽不定的乐音,是那种低沉缓慢而又肃穆的特殊音调。

    “是哀乐哎!”晓东和晓斌几乎同时发出这样一声惊叹。

    没等大厅里的晓东和晓斌再多加狐疑,毛大年已在卧室里打开了半导体收音机。随着低徊的哀乐渐息,收音机里传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那缓慢而又沉重的嗓音……

    当得知是全国人民衷心爱戴的周总理不幸因病去世,毛大年全家不禁惊呆了。尽管全家人都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可情感替代不了事实。纵有亿万人恸哭哀鸣却怎么也无法唤回总理的复生。

    总理走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世纪伟人终于驾鹤西去了!

    毛大年此时木呆呆地站在房中央,头脑里一片空白。面对窗外那白茫茫的世界,毛大年内心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与焦灼。

    是啊,怎能不令人心焦呢?总理溘然长逝,这偌大一个中国,谁来掌管?这些年里,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