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备战布局(第1/3页)  帝王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鸿洲来到泓书苑门前,这时候,竟有几位司里太监在看守,皇上明日安葬,今夜宫中各处早已恢复如常。

    “见过陈公公。”打头那位青袍太监,看到陈鸿洲走过来,向前行礼。这位先皇在世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陈公公,对他们还是很有威慑力的。而且,驾崩之前,皇帝早就让他全权处理各类事务,直到现在,身份与权利依然是整个皇城数一数二的。

    “把门打开,本司要看有没有人动过皇上的玉玺。”陈鸿洲重着嗓子,发出吩咐。

    那几位司礼太监倒是一点也没犹豫,推开门就让陈鸿洲进去了。

    泓书苑内,一切如旧,,巨大的匣式红木书柜,柜子里面的文卷摆放地井井有条,几卷竹简散发着古典气息,柜顶挂着的是“礼仁”二字牌匾。一副篆印金漆石牌,那是唐太宗的百字箴言。

    陈鸿洲慢慢走到御案前,发现上面的笔墨纸砚,没有丝毫被动过的痕迹,那方五龙玉玺,也是方方正正地放在桌子的东南角。

    陈鸿洲蹲下身子,仔细看去,突然两眼瞪大,“果然有鬼!”

    紫气东来,双龙面东,预示祥瑞,此时那方玉玺竟换了方向,那两条齐腾的双龙,面朝南方!这是只有很熟悉皇上的习性才能察觉的,而陈鸿洲,就是这么一个细致入微的人。而且,经常在皇上身边,这些细节他都留意了。

    “什么密诏,都是狗屁。”陈鸿洲呸了声,而后面带怒色出了泓书苑,再次前往康乐殿。

    烛光熠熠,灯火阑珊,梁贤烨自再次进康乐殿后,心中很是虔诚,望着父皇的灵柩,想了很多往事。

    当初太宗皇帝还是礼王时,梁贤烨作为第七子,其实是很受礼王喜欢的。几个儿子,只有七子梁贤烨从小能够安心读书,不到十岁便熟读四书五经,十五岁习得各位先贤治国安民思想,礼王很疼爱。

    无奈后来的种种原因,渐渐被当上了皇帝的礼王疏远,刚成年便被分封至福州,因为一看到他便想起了心中的悲伤往事。

    梁贤烨其实是一个很标准的帝王家子嗣,也是最有担当的,仅有的三位成年皇子,一位心智不全,一位专心武学,只有梁贤烨,能够承担起太平文治的重责。

    可是,太子之位,终究轮不到他。这么多年隐忍,煎熬了无数个日夜,处心积虑,总算是触摸到了龙椅边缘。梁贤烨很清楚,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只能自己争取,心中对别人抱有希冀,是极其愚蠢的想法。

    不久前,梁贤烨孤身与太子在康乐殿时,面对他父皇的灵柩,说的都是自己内心深处多年的真实想法。他想当皇帝,而且想当一个好皇帝,梁家的江山,会让它越来越辉煌。

    梁贤烨有些出神了,这时,内阁首辅李庞走到身边来,忍不住问了一句:“殿下,可碰到了什么麻烦?”

    在李庞这些人的心中,最无奈的,就是梁贤烨从来不主动与他们分享第一手消息,所以连谏言都无路可进。他们甚至有些怀疑,这福王到底信不信得过自己。他们冒着杀头的风险,扶持福王,最后会落得什么结局却不敢确定。

    梁贤烨缓缓转身,脑海里突然闪过此前那位老者跟他说的话,要利用这些文官老头子的力量,他这才想起来,确实如此,没有他们,那封遗诏,也不会到自己手里。

    是不是该好好相信他们呢?梁贤烨在心中很矛盾,他也不是不想相信别人,只是很享受那种全盘由自己一人掌握的感觉,多一个人知道自己内心的想法,自身就越危险。

    “嗯,李大人。”梁贤烨缓缓回过身来,只见铁青着脸的陈鸿洲这时刚好进了门,匆匆走了过来,一言不发地看着他。

    于是梁贤烨没有在理会还想说什么的李庞,而是踱步来到了陈鸿洲的面前。

    “陈公公,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