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二节、生产与运输(第3/4页)  擎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点,那就是中国的远洋航运能力与护航实力。

    建设一支称霸世界的海军绝非朝夕可就,哪怕郑家全面支持也难以在几十年里就见到成效,要想和总吨位过百万的欧洲各国相比,就只有在创新型船舶上下功夫,还要让中国的战舰,在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时能以一当十,最次也要保住东亚以及南海海域的制海权。那么在暂时无法制造出蒸汽铁甲战舰的情况下,还有什么船型与武器适合迅速提高中国的海军实力呢?

    “你们当中,有谁对海洋和船舶感兴趣?”上课中的姜田突然间问出了一个无厘头的问题。

    底下的学生们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看看谁也没举手,对中国这个传统的陆地国家来说,海洋几乎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中国的根本在陆地,中国最大的威胁也在陆地,中国士大夫的眼光也一直瞅着陆地,除了少数牛人能看见海洋在未来的重要性之外,就没人会认为海外那些看见什么都大惊小怪的夷人,能驾驶着帆船来侵略中国。

    见同学们都不回答,张环忍不住举起手来:“先生,我曾经见过夷人制作的船模,却从未见过大海。所以先生所问,学生实不知该如何作答。”

    姜田点点头,然后看看正讲到半截的政治课本,恰好说到了生产资料与生产力的分配问题,于是姜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随意的描绘了一个简陋的帆船线条:“这是西班牙人用来运白银的宝船,排水量虽然大小不一,但是最大的有千吨左右,比咱们水师最大的战船还要大出一倍。”

    姜田又画了一个小一点的线条,学生一看就能从其中硬帆特有的造型分辨出哪个是中国船,就在大家暗自感叹船不如人的时候,姜田又绘出了一个比西班牙人大三倍的巨大船只,多达九根桅杆与城楼般的船身,看的学生们一个个目瞪口呆。

    “这是当年永乐年间用来下西洋的旗舰,三宝太监的座驾。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至今尚未有哪个国家曾造出如此巨舰,大家来设想一下,如果用这船从吕宋运输粮食,一船该相当于多少船?”

    这个问题很抽象,所以答案一定也很抽象,但是姜田并不是想让他们计算一道数学题,从这些人憧憬中略带点遗憾的表情上,谁都知道此船只要一出海,哪怕你一门火炮都不带,也没有人敢打劫这样的一艘船。因为一般的帆船根本就够不着它的船舷高度。就算勉强爬上去了,也会面对比海盗还多的水手。

    很会举一反三的田虚海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然后问道:“先生可是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是有此国家利器,不仅西夷人不敢造次,就是周边宵小也会一扫而空,届时没人敢和咱们争短长,便霸占了海外贸易的大头与物产的获取,生产资料集中在我们手中,便可以削弱别人的实力!”

    不得不说田虚海的总结还真有点似是而非的蒙对了,在这个拳头大于书本的年代,召集船工打造巨舰并不难,难就难在这船该怎么造?莫说宝船图纸早就遗失,就是南京船厂也荒废了多年,有经验的船工全都散落在各地,再说宝船只能算是一种古代的工程奇迹。论起实用性并不太高,也只有郑和的船队才能用得起这种巨舰。换句话说,除了用来炫耀己方的国力之外,无论用它载货还是载人,在这个时代都有点得不偿失。除非学习法国那个叫路易的老流氓,把宝船改造成欧洲贵族@淫@乱的娱乐场。仔细想想,如果真有这么一艘超豪华的游船在地中海游弋,那奢靡成风的欧洲贵族们岂不是挤破头也要上去玩玩。

    姜田摇摇头将不切实际的想法甩出去,然后很有些遗憾的说:“可惜呀,当年朝廷上一班大臣俱都反对航海,这才让泱泱大国连运个粮食都要变相的求助西夷。”

    田虚海这次却皱起了眉头:“先生所言学生不敢苟同,须知当年下西洋靡费颇高,岂不是劳民伤财之举?”

    “那你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