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 章(第1/4页)  蒙古帝国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族关系相当远,所以能够互通婚姻而不违反族外通婚的原则,这就是翁吉刺惕人,他们居住在塔塔儿人东边,捕鱼儿湖的旁边,喀尔喀(合勒合)河穿过这个湖而汇入于客鲁涟河③。

    成吉思汗的祖先,这些真正的蒙古人,因为居住在草原和森林之间,一部分是牧人,一部分是猎者,我们将要看到成吉思汗本人的生活也是这样。蒙古人中间的主要部落之一,泰亦赤兀惕和成吉思汗的祖先亲属关系很近,拉施特告诉我们,他们被人们看成一个森林中的部落,或含轻蔑之意,呼为林木中人,在森林中的蒙古人这时候文明程度不及草原上的蒙古人①。同样情形,还有林木中的兀良哈部落(也是蒙古人)②,拉施特说:“他们住在广大森林(台哈,taiga)之中,不住帐幕,根本没有牲畜,以狩猎为生,很轻视游牧人民。所居以树枝编结,外用伴皮遮盖。[1]冬天在雪中狩猎,以木板系于足下,叫做‘察纳'③,持杖chā雪中而行,状如舟子撑篙于水”④。斡亦刺人(瓦刺,卫拉特)也是蒙古种,人数很多,住在贝尔加湖南部的西面,也是森林中的狩猎者。斡亦刺这个名称其意义为“亲属”、“同盟者”⑤,我们不明臆他们究竟由哪些旧的成分构成。[2]

    在斡亦刺人的东南,介于他们和成吉思汗族系的蒙古人之间, 在贝加尔湖南边,色楞格河下游之上,是蔑儿乞惕人居住的地方,他们大部分也是森林中的狩猎者,这一种人究竟是否就是第六世纪拜占廷历史家们所说的木乞里人⑥[3],他们究竟是突厥人还是蒙古人,还有疑问。

    ① 《秘史》,海涅士译,第153 节,鲍乃迪译,第153 页。参阅《拉施特书》,别列津译,“部落”,第51 页。

    ② 但是至少有一部分泰亦赤兀人似乎曾居住稍北一些,在森林地带,在斡难河下游的北岸,贝尔加湖之东。

    ③ 伯希和先生提及弘吉刺惕从公元11231124 年已经见于中国的关于契丹人的历史(《亚洲学报》,1920 年,I,146),《秘史》里面总是称之为翁吉剌惕。

    ① 《拉施特书》,别列津译,“祖先”,第48 页。

    ② 伯希和先生云:《华夷译语》称兀良哈为林木中人,拉施特也称之为槐因乌良哈(伯希和,《关于h 发音的字》《亚洲学报》,1925 年,I,218)。

    ③ “察纳”(Tchana)据科瓦列夫斯基《蒙文字典》III,页2077,是一种板(雪橇),行于雪上的用具,足见拉施特对于这种小节都认真查明。

    ④ 《拉施特书》,多桑译,I,421422。

    ⑤ 斡亦剌(Oyirat,Oirat)据科瓦列夫斯基词典,其意义为“近亲”(I,335)。

    ⑥ 参阅伯希和,《亚洲学报》,1920 年,I,145。马迦特,《库蛮考》,88。

    第一章 成吉思汗勃兴前的蒙古

    或许根据事实,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是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从一个蔑儿乞惕人首领那里抢夺过来的,而成吉思汗的妻子李儿帖也曾被另一个蔑儿乞惕人的首领抢夺去, 由此推测蔑儿乞惕人是可能属于蒙古种。至于做为游牧部落的札剌儿人大约是在赤洛克湖沿岸,就是在现今脱只-哥萨夫斯克的附近,可能是一个突厥部落,而在蒙古人传说中的英雄海都时候被蒙古人所臣服并同化①。

    第七节 客列亦惕人和乃蛮人

    在蒙古人的西边,游牧着客列亦惕人。他们的迁徒地带,难于确定。从成吉思汗的历史看,他们的国王经常驻在土拉河的沿岸黑森林的附近②,但是拉施特以为他们的游牧地点,东边至斡难河和客鲁涟河,东南至于长城③。另一方面,《秘史》里面有另外一节说,做为客列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